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不“掐尖”也能办好学才是大本事

--------------------------------------------------------------------------------
点击次数:2442  发布时间:2020-7-2 10:16:37

 

近日,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的一段话引发网友关注,她说:“山里的贫困女孩子愿意来读就行。我们不搞培优班,为每个学生负责。”

张桂梅的话之所以引起大家关注,是因为她和她的办学实践击碎了所谓的“生源”神话。熟悉华坪县女子高中的人应该都知道,“培优班、抢生源”,向来与这所学校绝缘。自创办之日起,华坪县女子高中就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而且实施的是全免费教育。与此同时,华坪县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百分之百,1645名学子从这里走进大学。仅2019年高考,华坪女高118名毕业生一本上线率达到40.67%,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

“生源”,是一所学校无法绕过去的词。对生源的态度,折射出两种教育态度:究竟是“选好学生”重要,还是“教好学生”重要?从部分学校的办学实践看,恐怕是把“选好学生”当作了办好教育的逻辑起点。“占坑班、培优班”,这些纷纷指向“掐尖”的名词,体现出部分办学者功利化的教育价值取向,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如此一来,那些成绩优异的“好生源”,自然会成为学校哄抢的对象,种种乱象也由此而生。有人揶揄这种生源游戏“不是名师出高徒,而是高徒出名师,高徒出名校”。

在这样的价值引导下,办学者的心态令人玩味。今年某地出台限制抢生源的招生政策,竟使当地一所名校在官微上大发牢骚,引发网友强烈反感。没有好生源,名校就不能称之为名校了吗?名校赖以生存的,究竟是各类学霸,还是本身的教育水平?实践多次证明,把施教的重点前移放在筛选生源上,固然会成就个别学校的盛名,但这是以严重破坏教育生态的后果为代价的。它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置于一种不平等的无序竞争中,不仅会加剧高中教育的不公,而且会直接波及义务教育的公平,收割着家长的焦虑和钱包。

正是因为有着这种乱象的存在,偏于西南一隅的张桂梅和华坪县女子高中的办学实践,才显得弥足珍贵。大山女娃贫苦的命运震撼着张桂梅,她胸怀改变女娃一生的强烈责任感,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办出了这样一所女子高中。一批批大山女娃从此摆脱了早早嫁人、汗滴黄土的命运。她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考出了大山,更重要的是,女子高中的学习生涯重新塑造了她们,她们成长为可以参与社会竞争、可以自我学习、拥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劳动者,可以从容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去。

从张桂梅身上,我们看到一名教育者的初心。“选好学生”从来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教好学生”才是她的不懈追求。在很多教育家流传甚广的故事里,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对每一名学生抱以的平等、爱与尊重。正是这种无差别的爱与教育,才成全了每一名学生,也成就了教育者自己。

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学生,才是正常生态。教育者应抱有初心。一些还沉醉在生源竞争中的办学者应该反思,教育需要做的是因材施教,成全学生,把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作为评价目标,使每一名学生比过去变得更好。要摒弃生源优势的迷思,把提升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作为办学的重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与此同时,政府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持续推进基础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使学校和学生获得公平竞争的舞台。不再“掐尖”的教育,才有可能实现良性竞争,引领教育走向更公平的未来,更快促进总体教育质量的提高,让所有的家长和学生成为受益者。

(作者系本报记者)

作者:高毅哲

《中国教育报》2020年07月02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