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媒體面臨的挑戰和對策

--------------------------------------------------------------------------------
点击次数:2650  发布时间:2020-7-1 11:53:07

 

核心閱讀:內容是教育媒體生存發展的根本,無論媒介形態、報道方式如何變化,核心還是內容建設。教育媒體要突出專業水平,必須在內容的專業性、引領性、價值性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教育媒體才能得到業內認可,才能具有影響力和公信力。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技術應用的迅猛發展,在自媒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並行的全新格局下,傳統教育媒體的發行量和經濟效益出現斷崖式下滑,教育媒體從業人員特別是骨干人員及讀者受眾流失,生存與發展面臨一定的挑戰。

  教育媒體生存與發展面臨挑戰

  教育媒體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來自行業市場競爭的挑戰。教育媒體雖然在採編人才儲備和內容打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實力,但基本上不具備市場競爭力。主要制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絕大多數教育報刊社長期以來依靠政府支持,依靠紅頭文件和行政力量拉發行,依賴性較強﹔二是提供的教育報刊產品存在重內容、輕形式的問題,所以教育類報刊包括學生刊在市場上銷售業績不佳,直接進入學校又不被允許,導致推廣發行非常艱難﹔三是教育媒體在隊伍建設上長期重視採編隊伍建設,輕視經營發行隊伍建設﹔四是體制機制僵硬,靈活性嚴重不足,缺乏激勵機制,難以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員工普遍缺少市場競爭的鍛煉和抗壓能力的歷練﹔五是對教育報刊的讀者,包括校長、教師、家長和學生全新的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新發展缺乏回應,使傳統紙媒體的受眾數量大大下降,訂數下滑。

  來自業界媒體同行競爭的挑戰。面對關乎社會民生的教育需求,眾多媒體都希望分一杯羹。許多央媒、社會媒體、新媒體也開始涉足教育,例如,人民網、新華網、搜狐網、新浪網都開通了自己的教育頻道,邀請教育大咖和網紅人物參加高規格大規模的教育論壇、教育峰會,以此來聚人氣、抓眼球。他們舉辦的各類教育論壇,涉及的內容和主題力求時尚新穎、緊扣社會關切,其關注的范圍、切入的深度和專家介入已大大超出教育媒體的工作范疇,同時又借助多種媒體推送造勢,因而形成一個又一個社會焦點。在各大媒介和各類機構都關注和介入教育時,教育媒體的競爭力明顯不足、優勢不再。隨著競爭的日益加劇,教育媒體必須另辟自己的發展路徑。

  來自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挑戰。曾幾何時,無論在地鐵還是在公交車上總能看到人們手捧報紙或雜志閱讀的情景,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報紙雜志被人人都有的手機取代,閱讀習慣和方式有了改變。一些傳統教育媒體還習慣於舊有的組稿編輯方式,固守紙質出版物,新媒體的用戶思維尚未建立,企業內部組織結構沒有與時調整,在新媒體的不斷沖擊下,發展前景堪憂。

  教育媒體生存與發展對策

  為了回應上述挑戰,筆者謹從以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全力創建教育媒體的專業知識優勢。內容是教育媒體生存發展的根本,無論媒介形態、報道方式如何變化,核心還是內容建設。教育媒體要突出專業水平,必須在內容的專業性、引領性、價值性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教育媒體才能得到業內認可,才能具有影響力和公信力。

  面對眾多的教師和學生,教育媒體有大量教育宣傳、教育政策解讀工作可做,在教育專業政策解讀、校長和教師經驗分享、教育信息發布等方面,我們可以提供及時、權威、專業的教育宣傳服務。同時,也可對教育現象、教育事件、教育熱點、教育難點做深度的專業分析和解讀,在教育專業上做出深度來。創建教育媒體的專業知識優勢,在用好外腦的同時著力打造一支業務過硬的編輯記者隊伍,不斷提升其專業素質。教育媒體的編輯記者在具備新聞採編能力的同時要具備教育專業知識,具備與校長、教師進行專業對話交流的能力,這是教育媒體內容建設的關鍵,同時也是教育媒體的安身立命之本。

  全力打造教育媒體品牌服務。堅持“專業人做專業事”。加強針對市、區、校三級教育專業的宣傳服務,特別是線上、線下立體式宣傳服務,力爭形成教育業界良好口碑和品牌效應,是教育媒體生存與發展的新路徑。現在傳媒形態發生了深刻變革,倒逼教育宣傳服務的變革和創新,教育媒體挖掘受眾的服務需求,可以承辦辦學研討會、教育論壇,可以接受委托出版教育報紙和教育期刊等,在所提供的教育專業服務中得到認可,從而贏得對方的支持和進一步合作的機會。

  教育媒體一直深耕教育宣傳領域,發揮了積極的教育宣傳作用,並具備一定的專業實力和影響力。例如,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學前教育》編輯部精准對應幼兒園的發展需求提供專業服務,進一步提升其在學前教育領域的專業地位,通過專業引導力、影響力,吸引幼兒園主動尋求培訓、出版、發行等系列合作,由此實現了編輯部的雙效益。《北京教育》編輯部搭建“學校發展共同體”平台,針對學校專業發展需求,定期舉辦校長、教師專業培訓和教育論壇,並配合做好教育專業深度挖掘和宣傳報導,得到學校的積極響應和深度參與。

  全力探索教育媒體的融媒體之路。所謂融媒體就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網站、APP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融媒體不斷發展,信息無處不在,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加快推動媒體融合,必須要有所探索和突破。隻有推進媒體深度融合,以內容建設為根本,打造多樣化、個性化的融合產品,才能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牢牢掌握輿論主導權。

  各個媒體在融媒體上先行先試,教育媒體必須採取措施跟上形勢發展。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充分利用所擁有的教育媒體矩陣,積極宣傳報道教育戰線的抗疫行動,所屬的現代教育報社通過官微、“學習強國”號、央視頻和紙端的融媒體陣容,全面、及時、准確、深入地報道了首都教育系統戰“疫”的政策舉措、先進典型和疫情防控專業知識,成為傳播戰“疫”正能量、營造奮進拼搏輿論氛圍的一支教育宣傳生力軍。尤其是在抗擊疫情期間,策劃了“首都高校在行動”“疫情防控公開課”“北京數字學校”,深受好評。及時、權威報道疫情期間返校條件、開學准備、校園防控等重要政策和信息,回應了百姓關切,關注度高,點擊量數次突破百萬。這一成功案例表明,教育媒體應把握准受眾需求,形成專業、快速、立體的全媒體報道方式,注重及時准確提供權威專業內容,不斷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總之,教育媒體作為行業媒體,要順應融媒體不斷發展,移動互聯大潮風起雲涌,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轉變觀念,大膽創新,走出教育媒體格局的舒適區,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要求和新挑戰,努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教育輿論支撐。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