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在教育媒介变革中做有温度的教育

--------------------------------------------------------------------------------
点击次数:2570  发布时间:2020-6-11 10:42:35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苏宝凤

  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教育大规模“上线”,实现教育媒介新一轮变革。学校教育从传统课堂模式到现代信息化课堂的嬗变,引起教育领域普遍关注。互联网课程以形式多样为特色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学校教育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育教学中,如果过度依赖教育技术,学校教育原初“与人生命底蕴紧密联系的温情与爱意”是否会趋于式微?

  互联网技术给学校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教育”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出智能态、高效化的学习情境,不仅为学校教育在“教、学、管”三方面增添辅助功能,也为新时代教育提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和条件,更为促进教育公平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时下,网络在线课堂层出不穷,疫情更是“激活”了这些课程,教育界迎来一股网课流行之风。

  随着互联网技术全面渗透教育行业的态势,学校教育已不再只能看到“井口”大的“知识天空”,学生或被迫或主动,纷纷体验“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网络化教学。这种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教育形式,使得学校教育的围墙不再固若金汤。笔者不禁反思,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去讲台化”“去学生互动化”的课堂,会不会淡化学校教育的某些重要部分?

  在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虽然实现了“有教无类”,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却并不像有些学者说得那样容易,在某种意义上,反而会变得更加“寸步难行”。因为,教师与学生互不相识的情状,易造成师生关系渐趋淡漠,“教学相长”势必在教学环节上“掉链子”,遑论学校场域中师生互动下共同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效度”,不能掩盖学校教育的“温度”。互联网技术进入校园,展现出“效度”,较为突出的一点是教师致力于深入开发和挖掘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一改以往以口头讲解与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教学常态,以期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动态模式游刃有余地变换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互联网技术着实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度,甚至激起互联网在线平台授课的“浪潮”,但在这股“热浪”背后更需要重视传统学校教育里课堂教学的温度。

  传统学校教育里的课堂,教师与学生近距离互动,心与心真切交流,是对学情最真实的呈现。当教师以问题来抛砖引玉,学生们各抒己见,回答与教师备课时预设的教学情境有所出入,于是,探究式教学的交流与对话之声便回荡在教室间。学生兴奋、活跃的讨论之声和教师娓娓道来的教学内容,不仅体现着教学思辨的力度,而且维系着师生之间浓厚的情感温度。因此,智慧的火花便在这样有温度的课堂之中碰撞而出,学生的个性便能在这样有温度的课堂之中得到张扬。

  互联网技术介入课堂虽然提高了知识传递的效率,但教师教学艺术的高超与精湛不是靠着互联网技术的效度进行着“满堂灌”的自说自话、自导自演。学校教育由来已久的“以德树人、以情育人、以智启人”的课堂,更能让学生感知教育的意义,使师生、生生在共生共存发展中形成“学习共同体”。

  我们要在教育媒介变革中做有温度的学校教育。过于强调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维度,会弱化学生作为人的社会性需要,学生需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实实在在的、面对面的、有温度的双向交往,而不囿于互联网终端平台呈现图像与音频的“机械化表达”。在教育媒介变革中,我们更应做好有温度的学校教育。

  做有温度的学校教育,要打造有温度的课堂。教师以精妙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欲望,师生共存于同一教学场域中,为学生通往真善美的大道打开一扇窗。教师以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精神,教师情感的倾情投入与学生情感的触发,为学生积极参与和敢于表达思想营造了良好环境。教师以意犹未尽的结尾为一节课收尾,或以总结归纳方式回顾课程,或用探索性问题指引学生课后实践,为学生整堂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概言之,教学过程的诸环节需要师生情感付出,共同燃起生命间的真切与诚朴。课堂中的热烈互动、心灵对话,使得教学进程更具动态性和活泼性,生成热闹与温情并存的课堂气氛,展现出独属于学校课堂的灵魂。

  做有温度的学校教育,要将教育视为人学。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深入学生群体,用深情的目光和深沉的爱伴随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用善于倾听的耳朵去聆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教师快乐学生的快乐,以“分享增值”来促进学生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教师忧虑学生的忧虑,以“因势利导”“长善救失原则”来激励学生勇往直前。学校教育是滋养人的生态化教育,教师要注重学生心智发展和美好品德塑造,始终注重“立德树人”,激发学生创造力,实现教育价值。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有它赓续发展的意蕴。学校教育的温度体现在其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持续为课堂增温,由此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更能演绎出精彩而丰富、真实且有效的立体式与灵动性并存的课堂。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