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抗疫,全面审视我们的家庭教育

--------------------------------------------------------------------------------
点击次数:3433  发布时间:2020-3-12 12:34:03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尽管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我们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复,渐入正轨,但过去并不等于遗忘,对疫情防控中的家庭教育进行深入审视,期待以更理性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成长,家庭和谐,社会进步。

超越技术性问题 关注发展性问题

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家长不仅要关注带养孩子的各种让人烦心的技术性问题,更要超越性地反思那些也许不曾被意识到,但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性问题。如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命教育、人与人关系的诚信友善教育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爱国敬业教育,其中藏着许多成长问题的答案。

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命教育,关乎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物种如何和谐共生,这是家庭教育很少涉及的生态环保话题。这次疫情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新冠病毒从何而来?为什么会传播给人类?家庭教育如何补上生命教育这堂大课?我们既要让孩子学会关注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也要在与病毒的生死斗争中,学会理解生命的意义,更要让孩子理解人类需要和各种野生动物共存于蓝色星球,需要学会敬畏自然,尊重其他物种的生存权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类的生命无虞。

人与人关系的诚信友善教育,重要性正如加缪在《鼠疫》中所说,“与疫情斗争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诚实”。新冠病毒的传播让人与人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这距离却让我们更为真切地体会到诚信和友善的可贵。当家长和孩子一起不怕麻烦,放弃侥幸心理,如实上报,居家观察,避免危及他人生命,危及社会安全与稳定,就是身体力行地示范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了。

疫情发生以来,有多少善良的故事打动着我们的心,免费接送医护工作者的司机、千里送菜的农民、捐出零花钱的孩子……一次次让我们热泪盈眶。给孩子讲讲这些温暖人心的友善故事吧,感动虽然阻止不了疫情,但是能让人在病毒肆虐的阴霾中看到希望,让我们心中长明善良的烛光。

人与社会关系的爱国敬业教育,映照在战“疫”这面和平年代的镜子里。学问再好的科学家,地位再高的官员,再有声望的明星和企业家,不同的价值观被疫情的“镜子”照出了高下。价值观的高低关乎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高度和发展安全,是精打细算的利己还是爱国爱民的利他,是临阵退缩还是敬业向前,每天的新闻,就是最合适的教育素材。

经常听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学习动力不足。“跳农门”“过好日子”等朴素实用的目标,很难激发他们内在持久的学习动力。这次疫情防控是个关键事件,是对孩子进行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家庭育人的精神境界和家风格局的契机。一个个勇敢的逆行者、无数不知名的志愿者,他们的故事能激励孩子立志高远,把个人的学习动力、人生价值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组织管理好日常生活,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居家防疫的漫长假期,全天候零距离的亲子共同生活,让不少家长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孩子总是沉迷电子产品,家长烦神;停课不停学,在家学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长操心;学校要求配合,家长复工了无法协助管理孩子;学校要求孩子居家坚持运动、做家务、讨论疫情,引导不了孩子,家长困惑……

这些让家长感到焦虑的问题,是居家防疫导致的吗?显然不是。它们不过是孩子的成长问题在特殊时期的集中呈现而已。换言之,因为居家防疫的亲密接触,很多家长才切实地意识到了孩子所存在的成长问题。许多家长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手足无措,失去教育信心。其实,好办法就在日常生活中。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家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是生活化的,即为了生活、在生活中进行。家庭教育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教育时间,就体现在家长时时、刻刻、处处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中。智慧的家长能深刻认识家庭教育的生活本质,全面审视孩子的成长与生活的关系,把平凡的生活过出教育的味道。

组织好日常生活是最好的方法,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家庭教育无非是对生活的组织与管理。这样的判断是客观和朴实的,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家长要从纷繁精巧的育儿术,转为大道至简的生活组织与管理。

不仅是这段居家防疫的超长假期,以后的家庭生活中,家长都要有意识地积极组织家庭生活。如通过家庭计划,让孩子生活有规律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避免孩子过分懒散和失控;如通过亲子协商制定使用手机等家规,鼓励孩子自主协调娱乐与学习的关系,既做到相信孩子,鼓励孩子独立成长,又合理地帮助引领孩子,促进孩子不断自我超越。

组织好日常生活是家庭教育的大道,许多教育契机就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若能根据家庭实际,积极面对时间和空间的挑战,总能因地制宜地探寻到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方法。

居家学习的挑战,正是家校合作的突破口

抗疫期间,学校迅速组织教师在线教学,最大限度地保证停课不停学,在有限的条件下维护学生利益最大化。病毒肆虐和防疫压力激发了教育人的创新潜能,教师化身主播,墙壁成了黑板;家长成了助教,调试设备、打印、拍照、上传。

可教师和家长一顿手忙脚乱的“猛操作”后,却发现孩子迟迟进不了学习状态:学习期间散漫地走来走去,不按教师要求完成任务;抵制不了电子产品的诱惑,学习娱乐界限不清等。为什么孩子在家学习和在学校状态不同?为什么懂很多道理,却不能坚持?

居家学习要靠家校合作来突破成长屏障。长久以来,不少家长把孩子的学习看成学校的专属职责,家庭只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而疫情防控期间的在家学习,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清晰地看到,学校和家庭都是孩子完整成长链的一环,孩子的全面有效发展,需要家校环环相扣的系统努力。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比如防控新冠病毒要求“勤洗手”,这可是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和练习的基本技能,为什么成年了的我们还没有真正养成洗手的正确方法与好习惯呢?这件突然变得事关重大的小事,充分证明只靠学校有限时空的教学不足以稳定新技能,孩子每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需要家长高度重视,需要家校之间保持连贯与协调。

家校合作要立足于家校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彼此教育弱势。家长需要组织好家庭生活,让孩子多参与实际生活,增加生活体验,为孩子在学校的理性知识学习打下经验的基础。家长还要注重孩子生活和学习好习惯的养成,以保证学校的教育效果能在家庭中得到延续。

居家学习也要靠家长成长起来,越过能力鸿沟。应该说,几乎没有家长是完全准备好了才生养孩子的,几乎所有家长抚养孩子的能力都是在挑战困难中得到锻炼的。面临孩子的成长挑战,家长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这并不轻松,需要学会控制情绪,需要学习教育方法,需要协调工作与陪伴孩子的时间。尤其在被动宅家的疫情期间,管理孩子的生活,带动孩子参与学习,培养孩子好习惯等,都是不小的挑战。家长先要从心态上不回避这个成长课题,行动上积极与教师合作、和孩子沟通,全家人携手协作,一定能带动孩子更好地成长。

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的教养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家长要善于坚持,永不放弃自我成长,用自己的成长带动孩子的进步。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12日第9版

版名:家教周刊

作者:殷飞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