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必须创新大学教学

--------------------------------------------------------------------------------
点击次数:2363  发布时间:2019-11-4 9:59:18

 

“双一流”建设已经进入第一期建设后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快速步入新阶段,必须创新大学教学,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步伐。这是11月2日至3日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大学教学创新与一流本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本次研讨会聚焦“大学教学的科学化与专业化”、“学生中心与学习科学”、人工智能与教学改革”、“大学教师发展”、“一流学习环境建设”、“大学教学改革国际比较”等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

本次研讨会由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教育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近百所国内高校,以及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泰国曼谷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计200余人齐聚美丽的厦门大学,共同探讨和交流大学教学创新与一流本科教育。

厦门大学校长张荣教授在开幕式讲话中介绍了厦门大学全面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经验,指出成都会议以来,厦门大学坚持“以本为本”,扎实推进“四个回归”,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与教学的基础地位和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努力推动教学创新,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着力推动教育教学理念三个转变,实现教和育的平衡发展,构建起全员助力、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优良学风。

潘懋元教授在讲话中提出,本科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根本,是培养高级创新型人才的起点。一流大学,应当担负起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责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教授在“重视高等教育的人民满意度”的大会报告中,指出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的具体措施,是检验政府工作好坏的尺度,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和体现。提高高等教育人民满意度要以建设高教强国为目标,关注“双一流”,更关注“非双一流”,统筹推进“双一流”和“非双一流”教育,让更多学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建立新的治理体系,关键把权力放到各个省市,中央加强区域协调、统筹发展,加强投入;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扎实推进教学改革,推进教育理念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和教育内容现代化;要以学生就业为中心,尽心尽力为学生做身边事。他强调让人民满意才能得到人民支持,人民支持才能建成教育强国。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一流本科教育意欲何为?”的大会报告中,指出大学是国之重器,是一个国家的振国之宝。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供给体系,具有专业齐全、类型多样、区域匹配的特点。高校要回归教育本真,大学的唯一中心就是培养人。我国本科教育形势严峻,重振本科教育刻不容缓。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打一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必须啃下办学思想转变、育人理念更新、体制机制改革、质量标准制定、技术方法创新、教与学范式转变、质量文化建设等硬骨头。必须在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同频共振、精准发力、有序推进。中国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提高质量,而且是教育范式的变革,要创造中国方案、中国范式、中国理论、中国自信。要有敢闯的勇气、会创的本领、家国的情怀,才能让中国高等教育发生格局意义上的改变。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理论研究不能也不应缺位。高等教育研究范式需要变革,要形成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学派。

邬大光教授从全国人大对《高等教育法》执行检查的内容出发,引出他对我国本科教育的思考,他认为不能用生源、学科、科研、排名替代本科教育质量。在此基础上,他从学生规模、生师比和毕业率三个层面阐释了我国本科教育发展具有“大”、厚重的苏联“遗产”和对规模的“渴望”等阶段性特征。我国本科教育尝试了西方的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和本科生院制等做法,但是在我国均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最后,他提出中国特色不应让位于世界标准,中国自信不应来自于西方标准。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教授从过度专业教育的滥觞切入,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缘起、演变以及专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扎根的过程。他认为,专业教育不是问题,但专业教育的绝对化、过度化便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校已经在过度专业教育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要超越过度专业教育,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推动专业教育走向多样化。这也是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特聘教授刘振天重点阐述了一流本科教育的价值取向。他提出教育是一流大学之魂,本科是一流大学之基,一流是大学教育之的,行动是一流大学之途。

昆士兰大学副校长杜恩·麦克唐纳教授在报告中描述了未来高等教育发展图景,她希望从静态的、被动的以老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的学习方式。高校应采用混合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利用线上学习使学生加大学习上的投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洪化清教授探讨了利用大数据分析学习、重构学习生态系统的问题,展示了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典型范例,演示了该范例对开展小组导向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促使教学范式转变的意义。他提出应建立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转学习模式。

本次国际研讨会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全局出发,站位高远、见解独到,10余位国家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分享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大学教学创新与一流本科教育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对策,既有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解读和未来引领,还有立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深刻反思。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果对促进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将发挥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朱振国 通讯员李静)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