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人工智能将把基教高教与社会教育连接起来

--------------------------------------------------------------------------------
点击次数:2629  发布时间:2019-10-28 11:42:32

 

(文章来源:中国贸易报)

上半年,教育行业经历冰火两重天,多家教育企业上市,又有多家企业倒下。据《2019上半年中国教育行业融资风向报告》统计,教育企业上半年融资数为167起,总额约92.91亿元,相比去年上半年缩水近一半。

“从目前教育行业融资市场的情况来看,虽然大环境是流量红利逐渐消逝、政策收紧、资本寒冬,但教育行业仍备受资本青睐。”猎云网创始人兼CEO靳继磊近日在2019年度教育产业峰会上表示,在线教育仍是趋势,特别是5G、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弥补现阶段在线教育直播卡顿、互动差等问题,也为传统教育机构提供了升级的机会。

鲸媒体创始人迟耀明表示,教育行业的特点使得人工智能在该领域的爆发受到广泛期待。一方面,教师工作从某种程度上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这种场景正适合用机器去替代,将老师从阅卷、评分、记录等繁杂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随着AI教育产品的推出,将充分发挥优质师资的效能,让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有机会享受到优质教育。

晓羊教育董事长兼CEO周林认为,从行业教育以及学校需求角度来讲,教育信息化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在这个行业,一个新的业态形式以及新的技术生态正逐渐形成。从教育的角度来讲,随着人工智能以及科技的发展,未来教育的重心放在创造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与解决开放式问题的能力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表示,人工智能将促成教育1.0转向学习2.0,不断构建教与学互动的新空间,进一步解放教学生产力,引起学习中心转移,形成人机共生的学习环境,在主体、方式、阶段等方面掀起新一轮学习革命。而且人工智能的赋能应用可以进一步打破教育界限,打通人才培养链条,成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联动的关键,让教育真正成为共同体,进而走向一贯性、联动性和终身性。

“近年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不仅拓宽了教学场景,也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大幅提升。”VIPKID教育产品负责人林陈斌称,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是大数据算法策略下的行为量化和人工智能分析,可以解决优质教师资源稀缺这一教育本质矛盾。小盒科技合伙人兼首席营销官张民健认为,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提升在线教育服务教研、教学、教务三个层面的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和负担。

另外,林陈斌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是实现教育个性化与规模化的重要技术杠杆。个性化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规模化应用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基础上提升生产效率,并将转换成企业的竞争壁垒,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周林表示,人工智能将给教育行业发展带来很多新的挑战。例如,如何让教育教学管理有效、高效和精准;如何通过科技的手段让学校的教学更加有效、个性化。在所有挑战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就是“数据孤岛”与“信息孤岛”。学校建立了如办公OA、排课、教学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各种应用,但假若数据不通,这对学校以及使用方来讲是极其痛苦的事情。

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尚未成熟,教育难题破解还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市场上的很多产品仍不够智能,学习数据稀疏、学习模型以偏概全等问题亟待解决。在智能决策层面上,单一的智能算法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教育场景,有以偏概全的风险,需要多个智能系统联合决策,加强人工干预,并实现人机联合决策。

久趣英语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游贵平表示,科技并非是改变教育,而是服务教育,为教育提质增效。教育应该注重长远发展,这需要消化和沉淀的过程。在提高运营效率之外还需要注意,在线教育是服务行业,有教育也有服务,包括教育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对此,游贵平建议,未来在教育行业,“科技+教育+服务”可以紧密结合。用科技的力量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孩子的学习效果,让整个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获得更好的效果和结果。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