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AI+教育,这个风口该怎么追

--------------------------------------------------------------------------------
点击次数:2763  发布时间:2019-10-12 9:40:28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将教师从批改作业、阅卷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辅助教师进行口试测评、纠正学生的英语发音;通过人机交互技术,协助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开展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AI)的发展和成熟,教育行业也开启了人工智能时代。相比于昔日的教学模式,如今的课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引起教育的一场革命。它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管理的模式、师生关系等等。”在今年的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峰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如是说。

这个判断也是业内的普遍共识。在今年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工智能与教育的问题同样受到很大的关注和讨论。有关人士表示,教育行业将是人工智能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AI+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之外和技术本身的各种问题,其颠覆性的产生尚需时间。

当AI遇上教育,“化学反应”悄悄发生

杭州市长寿桥岳帅小学是杭州市首个“5G+AI”全覆盖校园,在这所学校各种新技术正在让学习更加个性化。例如,学生们可以用一支感应笔在一张特殊油墨打印的作业纸上答题,教师可以在后台实时监控到答题的整个过程。

而宁夏贫困地区的学校,正通过与教育发达地区高水平学校的结对,建立远程同步智能课堂,同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令人看到落后地区教育水平也落后这一局面终结的可能。

在线教育领域,中国首个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上有一个AI书僮“小木”,当学习者选择一门课程时,“小木”会提示是否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在不同学习阶段做不同的提示,在日常学习中提醒、鼓劲,课程结束后还会根据学习者的喜好为其定制推荐一些课程和论文。

AI技术的应用为特殊教育更是带来了实质性的影响。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从2016年起引进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在课堂上通过“手语+语音口型+口语字幕+文字讲义”,确保聋生能准确高效地接受相关信息。每位盲生则配备阅读终端产品“阳光听书郎”,以及一台安装了读屏软件的专用电脑。

AI+教育在政策层面得到了大力支持。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今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通过的成果文件《北京共识》提出,各国要制定相应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和学习系统性融合,促进全民享有公平、有质量、适合每个人的终身学习机会。在行业内,有预测数据显示,AI+教育将在未来几年带来数千亿元的庞大市场规模。

技术之外的烦恼:如何守好边界

听讲6次、阅读8次、举手6次,而趴桌子、玩手机、睡觉等行为同样被识别和记录下来……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段AI监控学生课堂行为的短视频引起广泛争议,有人质疑一举一动都被监控侵犯学生隐私,有人认为技术可行但应用场景不合适。

推出该技术的旷视科技回应称,这只是技术场景化概念演示,现仅停留在技术展示阶段,未落地应用。这让不少人感到“松了一口气”,有评论认为,技术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对技术的具体应用应受到特定伦理规范的约束。

然而,与之类似的AI技术进课堂引起的争议早已有之。2018年,杭州一所中学在试点班级上线“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将其称作“慧眼”,可以通过现场摄像头对教室内学生“刷脸”匹配,同时记录阅读、书写、听讲、起立、举手和趴桌子6种行为,识别高兴、反感、难过、害怕、惊讶、愤怒和中性7种表情,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对学生的专注度偏离分析,将异常行为实时反馈给教师。

降低安全感、损害隐私权等方面的问题,是AI进入教育领域可能带来的影响。也有教育界人士担忧,AI+教育看似是教学上的新技术解决方案,但在是否会给学生增加新的负担、是否会带来新形式的教育不公平等方面尚难有定论。

有业内观点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仍是一种辅助性手段,而不是取代教师。

“颠覆教育”谈何容易

尽管AI技术被认为是改变教育图景的重要手段,但给教育带来根本的改变要走的路却显得十分漫长,目前AI+教育市场还刚刚起步。而在技术层面,AI与教育的结合离完美还有一段距离。

云知声创始人黄伟归纳了6类AI用于教育领域的方式:口语评测、拍照搜题、自动批改作业、通过仿真游戏学习、个性化学习、对教学体系进行反馈和评测。

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的AI技术尚未实现与传统教育的深度结合。一起教育科技CTO杨康表示,现阶段市场上的智慧教育大多处于“加一块屏幕,做一套打卡系统,搞一个在线题库”等工具属性应用。

好未来集团CTO黄琰认为,AI还需要加深对人类情绪和情感的识别及了解,并与脑科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相融合,这些方面的研究将对AI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AI+教育还在起步阶段。”网易有道CEO周枫认为,AI+教育目前已经解决了大部分容易的问题,剩下的则是更难的问题。在他看来,下一个重要的方向是NLP(自然语言处理)。要真正做到“教育过程自动化、教育内容数字化、教育方式智能化”,这看似简单的目标背后却涉及到很多技术,实际上很难全部实现,需要学术界、工业界共同探索。

网易有道首席科学家段亦涛讲道,“不要为了让AI介入而打乱教育节奏,同时也要考虑到危险系数,所以一定是慢慢操作,慢慢让AI技术渗透到教育行业来。在此之前只有量变,实现质变我们还需要很长一个过程。”他认为,AI无法取代老师,只能武装老师。

如今,AI的发展速度可能超过人们的想象。人工智能的学科建设也正在加强,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计划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队伍。AI+教育看上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要产生颠覆性的效果,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