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聚焦校外培训的那些事:成绩越好,补课越疯狂?

--------------------------------------------------------------------------------
点击次数:2285  发布时间:2019-8-16 14:50:36

 

来源:工人日报

编者按

从去年至今,统筹规范校外线上线下培训被教育部门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全社会蔓延的教育焦虑没有因此纾解。尤其暑假期间,在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许超标培训的禁令下,培训班依然如火如荼。很多孩子步履匆匆,不是从补习班下课,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而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也如同飞速运转的列车,满载着莘莘学子和家长呼啸而去,有时候快得让人喘不过气。孩子超前培训、抢跑学习的背后,是家长们无处安放的焦虑。

如何让校外培训真正降温,切实减掉孩子的过重负担,不仅需要从政府到全社会为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作出更多努力,也考验着家长的教育智慧。本版特开栏《聚焦校外培训的那些事》,希望得到广大读者朋友的关注。

立秋一过,不少地方的天气多了一丝凉意。不过,这点凉风吹不进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在这些地方,补习的高温肆虐,出入这里的孩子们没有暑假。小学刚毕业的孟璐璐就是其中一员。尽管拿到了令人艳羡的北京东城区一所重点中学的“通行证”,这个暑假的培训班课程表却排得满满当当。

从去年至今,尽管教育部门频出重拳,整治规范培训机构,不过,违规补课依然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暑假补课之风如火如荼。而这其中,不乏像孟璐璐一样成绩优秀的孩子。

为何成绩越好的孩子越热衷培训?这背后仅仅是因为培训机构在贩卖焦虑以及家长的着急心态在推波助澜吗?

“如果不培优,你参加名校‘海选’大概率就是分母”

早晨8点钟,孟璐璐和妈妈一起挤进人潮汹涌的地铁,她们的目的地是号称“宇宙补习中心”的海淀黄庄。

从黄庄地铁站向东200米,是驻扎着新东方、学而思、启德教育等数十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的银网大厦。9点一过,这里的几部电梯间挤满前来补习的中小学生。

语文、数学、英语,都在孟璐璐的课表上。她开玩笑地对记者说,“这是十全大补。”拿到目标校入学通知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地过个快乐假期。璐璐妈妈告诉记者,学校初一新生入学考试后会根据成绩筛选出两个实验班,配备最好的师资,“这是一场关键战役,要是考不上实验班,分到平行班的话,那就太糟糕了。”

李俊(化名)报的培训班是银网中心旁边理想大厦的高思,他和孟璐璐,这两个同龄人可能经常在地铁行色匆匆,擦肩而过。

因为家住石景山,父母对这个区的初中都不太满意。所以,李俊早在三年级就踏上培训班培优之路,目标是为了跨区择校。在今年五月底,李俊参加了号称“海淀六小强”之一的一所重点中学的全市大海选,在1.5万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幸运者。这之后一个月,他的学习强度不断加大,其中数学还在一家机构请名师一对一强化教育了10天,一次课费用高达千元。这一切都为了学校的分班考,这所学校的实验班是“2+4”学制,按照父母的说法,“考上实验班直升高中,不用参加中考,你就不用那么累了。”

李俊如愿考上了实验班,却没有放松下来,学校开家长会请家长签约,重点强调这群尖子生第一年还有一定的淘汰率。“你四周都是高手,稍有懈怠就可能落后。不能放松,真的不能放松。”李俊推推近视眼镜,话语间有着与他年龄不相称的老成。

连日来,记者在多家培训机构教室外采访了多名家长,很多人表示,自家孩子成绩不错,让孩子参加学科类培训主要为了升学择校。

7月份,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门口举行“早培班”选拔,这是京城“牛娃”家长眼中夏季规模最大的“海选”。据媒体透露,这场选拔的实际录取名额为200人,参与人数却已过万。

“如果不培优,你参加名校‘海选’大概率就是分母。”有家长如是说。

舍得花钱、花时间陪伴只是“牛娃”家长的最低配任务?

最近半个月,读初二的女儿和几位同学去美国游学,黄莉却没有歇口气,反而累得疲惫不堪。

“孩子辛苦一学期,做父母的支持她适当放松下,走出国门,开阔视野。但是,妈妈这一角色是不能停歇的。”黄莉对记者讲道,女儿出去半个月不学习,担心她开学后成绩有所下滑。所以,该报的课不能停,女儿不上她去上。为此,每天下午6点下班后她一路小跑赶地铁,刷卡进培训班教室,认真听讲做笔记,等着女儿回来补课。周末更是上午下午连轴转,上完4节课累得头晕眼花。

“孩子马上升初三了,中考差一分能差出好几百名学生,哪里敢松懈?”黄莉坚信,没有好成绩,什么美好规划都是空中楼阁。为此,她省吃俭用,但是,给女儿报班一年花费10万多元,却从不含糊。

从20年前开始,补课从零星的行为,发展成为一场普遍行动,补课也不再是补不足的概念。今天辅导班一个很大的补课份额是超前学习,培优,市面上各种各样围绕K-12教育(小学、初中、高中)设置的培训机构如同优秀学生加工厂,源源不断地批量输出有着漂亮成绩单的学生。他们也在接受着“市场”的检验——培养出足够多学生进入大中城市有限的重点中学,好口碑会不胫而走。

机构有了好口碑就不愁发展壮大。对于很多大中城市的父母来说,孩子的教育支出没有上限。尤其在暑假,一些家长希望能够给孩子进行集中培训,实现“弯道超车”,不惜花费七八千甚至几万元。

在部分家长看来,辅导班的小班化、分层化教学,是弥补公办学校应试教育不足的一种无奈的必选项。

8月12日,银网中心一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家长都是提前两个月报暑期班,现在有些名师秋季班名额也有限,“再犹豫名额就没有了”。

有家长认为,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要有舍得付出、不停进步的家长。舍得花钱、花时间陪伴只是“牛娃”家长的最低配任务。陪孩子一起上课做笔记,回家复习,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才能收获好成绩。

8月10日,记者在学而思的一家培优教学点看到,一间教室后面几排坐着近20家长,都在认真做笔记,时不时拿出手机拍摄PPT课件。

“老师讲得难度有些大,孩子课堂上消化不了,做父母的可不能把孩子送进教室就不管不问。”家长李先生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却对记者笑着讲道,培训班的初一数学对自己这个理科生来说都有些难,需要记下来回家研究下,再辅导孩子。

面对激烈的竞争,培训机构的常规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优秀学生家长的需求,一些人选择自己组班,又称“攒班”。这些家长往往在小长假或者关键考试前攒成一个七八个人或者数十人的小班,尽管费用不菲,但是请到的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学双方各得其所,都很满意。

去年夏天开始,培训机构面临治理风暴,有些机构暂时躲避检查,而这类“攒班”受到一些家长的欢迎,因为其隐蔽性也成为教育部门的追查难点。

教育有竞争,但不全是比赛,超前教育容易伤害孩子持续奔跑的能力

一个月前,家住杭州的王磊在朋友圈写道:“太幸运了,终于给娃抢到了PET名额。老父亲不容易!”并配发了个眼泪纵横的表情。王磊的孩子读五年级,从4岁开始报班学英语。考PET,是为了加大小升初进知名民办校的砝码。

PET源自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PET词汇量要求则与高中毕业标准一致。近两年,剑桥通用五级成为最被家长们重视的考试之一。需求暴涨让考位成为了稀缺资源。据媒体报道,“北上广深的考位三分钟内就会被抢光。”

成绩优秀的孩子为何更热衷上培训班?在王磊孩子身上可以窥得答案:为了超前学习,提前抢跑。

“就算是取消了奥数,可今年一些重点中学变相的点招考试仍以奥数为主;英语、语文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大纲里就那点内容,可升学考试面试中,却主要看超标内容。我们能不着急学吗?”李俊父亲对记者讲道。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出于减负以及其它的考虑,我们课内一个总的趋势是,相对越来越简单,但是对好学校来讲,尺子不可能是越来越简单。这样就造成一个差距,给了课外辅导班一些机会。

培训机构贩卖焦虑加剧了家长的着急心态,进一步刺激家长的功利教育观,“剧场效应”让人们无法不加入各种补习班的洪流。

近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仍然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在暑期热衷于给孩子报班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讲道,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秩序,坚决剪断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与校外培训挂钩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提高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学得更好、学得更足,不至于在学校里解决不了学习的问题,还要到校外去搞补偿性培训。

不过,在从政府到全社会为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作出更多努力的同时,父母们如何摆正对待教育的态度,同样至关重要。

教育专家指出,教育有竞争,但不全是比赛,超前教育容易伤害孩子持续奔跑的能力。让教育回归本真,重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让孩子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当前很多执着于拼娃却越拼越迷失的父母急需补上的一课,也是教育者需要正视的命题。

链接

治理校外培训热,都有哪些大动作

从2018年2月开始,教育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目前,绝大多数培训机构纳入了监管之中,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为主体从上到下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今年上半年,主要围绕巩固治理成果、促进长效机制建设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就坚决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挂钩招生的利益链,再次明确政策规定。暑假前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加强重点区域巡查,防止违规培训集中发生。

各地将校外培训机构信息录入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发布黑白名单,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惩处违规培训的有关办法,为各地执法提供依据和保障。此外,教育部专门派出了7个调研组,赴10省份开展实地调研,督促各地常抓不懈,切实巩固治理成果。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治理,有安全隐患和没有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机构的问题得到了基本治理,基本完成整改。在规范线下培训机构的同时,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对面向中小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活动提出了规范意见。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力度。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培训处罚的办法,这个处罚办法当中,包括对超标超前培训的处罚机制以及对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广告的治理办法。同时也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理性确定孩子的成长目标,防止盲目地攀比、争相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通过家校协同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于忠宁 整理)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