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华科这位老师,30年没评职称,确诊癌症晚期后最惦记的是……

--------------------------------------------------------------------------------
点击次数:3818  发布时间:2019-8-14 10:42:23

 

55岁的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杨汉文

从教已经36年了

现在仍是一名讲师

有论文、有科研项目

但已经30年没申报过职称

“只想一心一意教好书”

最近他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躺在病床上的他对长江日报记者说

“教师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

上课从不念PPT

经常给学生“开小灶”

blob.png

杨汉文和学生在一起

1964年出生的杨汉文,19岁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进入武汉城市建设学院(2000年并入华中科技大学)从教,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工程学院力学系教师。他一般每周有12节课,平均下来工作日每天至少有2节课。高峰时一周有24节课。

杨汉文在课堂上又是怎么教书的呢?

blob.png

blob.png

“杨老师上课从不念PPT,从来都是板书,一节课下来,四块黑板都会写得满满的。”

华中科技大学2016级工程力学专业学生吴楚畋向记者回忆,杨老师上课生动风趣,深入浅出,大家碰上这么认真的老师,都觉得很幸运。很多老师上完自己课就拍屁股走人,与学生少有互动,而杨老师上课有点像师傅带徒弟,不仅乐于分享还互动频繁,经常给学生开小灶。

“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还是看着自己的学生有成就,学生从学习知识到走上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是一个周期,一个老师最光荣的事情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杨汉文说,这种成就感不同于职称,是他长期扎根讲台的动力。

重庆大学的网友学习遇到困难

杨汉文专门飞过去指导

640.webp (1).jpg

杨汉文(左一)在白俄罗斯带队参加国际力学大赛

杨汉文对学生的爱不仅在自己课堂上,校外的国外的他也一视同仁,学生们也待他如同亲人,他觉得这才是他“最大的人生收获”。

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王尚益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自己在剑桥大学求学时遇到很多学业上的问题,一个偶然机会打听到杨老师的力学课讲得好,专门找他开小灶,一学就是三年,直到剑桥毕业。“对杨老师的称呼从老师到叔叔,最后叫师傅。”

杨汉文回忆,重庆大学有个学生,老家是广西的,他每个学期考完试做的第一件事是写学期总结,然后发给他。一来二往,成了网友,这个学生大三的时候说他在学习结构力学和弹性力学遇到困难。

杨汉文怕对方想不开,抽空专门飞重庆给他开小灶,给予当面指导。“他过去把我叫杨老师,现在把我叫叔叔,把我看做亲人,教学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杨汉文的一些学生已成教授、博士生导师,而他还是一名讲师。

妻子给他下任务一定要评职称

杨汉文依然故我

blob.png

这么多年,为何不再晋升职称?

“我这个人把职称看的很淡薄,老师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教了36年书依然是讲师,杨汉文说把学生教好是他最大的动力,最让他欣慰的是教出了很多教授、博导,让他们走上了工程力学这条路。

在杨汉文看来,如果学好力学,善于与每一个行业的痛点结合起来,就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做出巨大贡献、巨大成果的专业,力学的贡献非常大,所以培养好力学人才意义就不言而喻。

对丈夫不申报职称的执念,在华科后勤集团工作的妻子熊丽萍有些不解,多次督促丈夫把职称评上去,甚至给丈夫下了目标——“55岁一定要把职称评上”。

杨汉文依然故我。

杨汉文坦言,自己其实也有论文,也有科研项目,但自己从未申请过职称,只想一心一意教好书。“没有职称有学生,站好三尺讲台比什么都重要。”

“职称不是他的追求,但他的力学水平却是一流,我内心很佩服他。”与杨汉文同一教研室的段纪成副教授告诉记者,杨汉文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把三尺讲台站好。”

确诊为肺癌

病床上仍惦记教学

blob.png

杨汉文在白俄罗斯带队参加国际力学大赛

“几十年没生病,一生病就是一个‘豪华型’。”8月12日,躺在病床上的杨汉文见到记者时依然很幽默。此前,杨汉文身体一直很好,只是近两年觉得容易疲倦。

blob.png

8月2日,杨汉文确诊为肺癌晚期。“我的课程都排好了,要不是住院,我正在给备战周培源力学大赛的学生上课。”躺在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病床上的杨汉文仍在牵挂着自己的学生。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大赛从第6届开始,直到今年的第12届,杨汉文一直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参赛队的指导老师,从校内选拔赛到决赛,先后辅导过数千人。

华中科技大学今年在第十五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指导教师正是杨汉文。

今年4月15-18日,在白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举行的第十五届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中,华科3名学子取得一枚银牌、两枚铜牌,团体总分第3名,国内参赛高校第一名,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为祖国争得荣誉。

杨汉文曾获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荣誉。

“杨老师对讲台对学生很热心很投入,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副书记何春说,今年初,该院还推荐杨汉文老师申报了华科“三育人奖”,该奖是对华科老师教书育人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重大奖励。

网友大赞

杨老师钻研教学、淡泊名利

非常可贵

blob.png

来源: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长江日报记者 杨佳峰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