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以赛促学——ROBOTAC助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打造应用型技术人才

--------------------------------------------------------------------------------
点击次数:2520  发布时间:2019-7-18 12:07:21

 

7月14日,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赛事在广州落下帷幕,精彩激烈的比赛引得观众们喝彩连连,留下深刻印象。最终比赛由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凭借扎实的技术实力和出色的策略杀出重围,摘得桂冠。

ROBOTAC是中国原创的竞技机器人赛事,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主办,属于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的一个赛项。ROBOTAC的参赛对象为高职院校学生,主办方希望通过赛事的趣味性引导,推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发展。因此在本届比赛结束后,来自ROBOCON赛事的高校参赛队伍和在场的选手进行了仿生机器人竞速赛,并且邀请到从大赛中走出的创业企业松灵机器人CTO蒋亦瑄参加了技术交流分享会。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求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赛促学,高质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而ROBOTAC是一个接触式的技术类对抗性的比赛,它集兴趣、性能、策略于一身,两者对人员素养的需求不谋而合,可以进行一个很好的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ROBOTAC是最好的舞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教研室李林琛主任,以一位连续多届ROBOTAC赛事指导教师的身份说到。

据悉,“寓教于乐”是 ROBOTAC创办的初衷,其融合电竞游戏的特点,致力于成为一个充满科技性和娱乐性的比赛,以此提升青年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据悉,每年比赛ROBOTAC都会进行一定的微调,通过一些规则、场地道具的修改来不断提升、积累参赛选手的技术实力,对于新加入的参赛队伍,组委会每年在12月份会举行培训会并提供可分享的器械与资料,以缩短新人适应比赛的磨合期,使大家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共同比赛,共同进步。

“就长期的观察来看,高职的学生比起长跑,更适合跑短跑。”李林琛说到。比起需要长期打磨的高技术要求竞赛,ROBOTAC寓教于乐的方式更能让高职学生快速吸收,长此以往地打磨下来,通过一次次“实战”,学生们很快就可以积累经验并成长为应用型技术人才。

以赛建桥输送人才

缺乏应用型技术人才一直是许多企业的痛点所在——在进行招聘时,企业总能看到许多理论知识充沛的人才,但能够将理论熟练运用到实践中的人,却是为数不多。

作为高职院校唯一的设计类机器人竞技比赛,多年来ROBOTAC赛事一直在源源不断地为科技产业输送优秀人才和创新思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秘书长王旭认为“机器人大赛是一个桥梁,前端是教育,后端是产业,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ROBOTAC大赛在给予科技人才锻炼和展示平台的同时,也搭建了人才和企业间选择与沟通的桥梁。

据悉,为了将人才更全面地推广,组委会每年都会更换举办地,从2015年正式开赛起,ROBOTAC已经走过了盐城、上海、东莞、马鞍山等多地,今年更是得到了政府支持在一线城市广州举办。“此次选择广州市黄埔区作为举办地,是因为广州是我国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中心城市,而同时黄埔区又是广州独占鳌头的科技强区,创新创业要素高度集聚、高新科技企业林立。” 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宗光华说到。

谈到下一阶段的发展工作,宗光华表示“当下高职高专都面临教育改革,如何面对国家的科技大潮,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今后会不断打磨、改进比赛规则,逐步扩大赛事规模,提高赛事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作为产教融合的典范,可以预见ROBOTAC赛事未来会成为职业教育提升的一个关键点,对于刚结束十八届“成人礼”的它,在教育改革浪潮的思考下究竟会带来怎样的蜕变,相信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