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重大创新成果测评和论证项目正式启动

--------------------------------------------------------------------------------
点击次数:3363  发布时间:2019-7-10 10:20:30

 

7月9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简称“中心”)在北京召开“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重大创新成果——“中幼多维智能学习空间”专家论证报告新闻发布会 ,这是首个通过中心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 论证的重大创新成果。会议还同时宣布实施“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重大创新成果测评和论证项目。海尔集团、北京金色童园对其技术和实用性说明发布报告。六家幼儿园进行现场签约。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经济日报等近50家媒体参加发布会。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表示,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重点聚焦0-18岁儿童发展。未来学校创新实践的关键,是需要构建学校新的核心平台。这个核心平台应当具备五个特征。首先,用新一代技术促进学习方式创新。评价新学习方式要看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性,是否强化了学习过程的互动性,是否实现了学习者发展的创新性。第二要创建新的学习场景。这个学习场景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元素、更加多样的课程样式,才能为儿童的发展、学习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第三要不断拓展学习时空。新的技术能够创造更加多维的空间,5G、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的整合应用都是要拓展儿童教育的时空维度,推动学校的深刻结构变革。第四要为新的融合课程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多维智能学习空间提供了融合课程发展的全新可能,将德智体美劳等儿童发展全面的需要融合在一个课程里,将多种学习目标、多种学习情景、多种学习方式融合在一个课程里,将使新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大大地丰富起来。第五是要具有高度的连通性。互联网和5G的发展为连接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创造了条件,而“多维智能学习空间”不但建立一个一个共享优质的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教育大数据平台的体系,从而推动了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连接。陈锋还强调,新的核心平台将推动构建一个新的学习场、新的能力场、新的环境场,带动整个学校空间结构、功能结构、课程结构的深刻变革,从而引领学校形态的变革。从这些角度看,多维智能学习空间的创新是一次革命性的创新。

2017年10月10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正式发布“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两年来,在研究板块上,立项未来学校实验研究课题147个,课题单位覆盖全国27个省份 ;编辑《未来学校实验研究课题优秀成果集》8套。“计划”建立专家库,涵盖未来学校建设各个环节,逾600余人。此外,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儿童中心、国家妇幼保健中心等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宁波教育学院联合共建儿童研究院;推动与美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国知名高校和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等政府间国际组织或机构建立研究合作关系。实验板块上,形成“6+X”业务体系,包括编制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布局规划和未来学校创建行动计划;实施创新性校长培训计划,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平台和网络;新建和改建一批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共同建设校外教育机构治理模范区;共同建设未来学校研究平台,支持参与未来学校课题研究。“X”涵盖创新设计和建设类,学校发展、教育与管理类,新技术、新装备、新后勤类。

会上,专家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副院长、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尤新革发布论证报告,“中幼多维智能学习空间”设计理念科学,课程多元融合,技术应用先进,平台延展性强,支持教师发展,保障儿童安全,体现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青岛海尔多媒体有限公司CEO郑刚发布《中幼多维智能学习空间技术性能报告》,以翔实数据介绍了海尔集团在硬件和软件研发中取得的发展基础和重要突破。

北京金色童园园长王莹在《中幼多维智能学习空间实用性报告》中表示,多维智慧学习空间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深化幼儿学习观,真正的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它的教学环境开放、教研环境开放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路径。

落实国家学前教育发展战略和把握科技发展脉搏,中心在努力推进计划同时,也成为带动区域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力量。先后与陕西省西咸新区、重庆市九龙坡区、佛山市南海区、宁波市海曙区、中山市、金华市共建“未来学校实验区”,与区域政府和各类投资办学主体进行合作,运用这些最新研究和实验成果新建或者改、扩建一批优质的未来学校实验学校(幼儿园),为各种未来学校的创新研究成果提供实验支持,将最先进的未来学校研究成果进行实验应用,推动未来学校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为汇聚更广泛的创新要素、推出更优质的创新成果,加快构建扎根中国大地的未来学校标准体系,会上正式启动实施“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重大创新成果测评和论证项目。未来学校研究院院长郑德林表示,项目实施将通过公正、权威、专业的测评和论证,遴选体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符合儿童发展和成长规律、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课程和课程体系、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和规划设计成果,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和地区推进未来学校建设提供可复制、易落地、有成效的优质服务和产品。同时,引导和鼓励广大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先进企业、服务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等加大资源供给、加快迭代更新、加强共享合作,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创新和未来学校探索实践之中。以“计划”重大创新成果测评和论证项目为牵引,广泛汇集国内外相关领域前沿创新成果,打造覆盖未来学校各环节的课程、产品、解决方案、规划设计等资源平台和能力交付中心。此外,会议还就测评和论证类别、规则、程序、标准等进行发布。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