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校园社交是培养方案之外的必修课

--------------------------------------------------------------------------------
点击次数:2331  发布时间:2019-5-16 9:53:00

 

据媒体报道,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大学生群体除了在体验网络空间和手游方面领先一步外,也是电子购物的主力。网络的便利,让大学生们一网在线,娱乐“自给自足”,足不出户,消费“送货上门”。有的学生连吃饭也懒得到食堂,网上订餐,坐等送餐小哥敲门送饭……这样的大学生生活模式,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凡事有利必有弊。当大学生们在狭小的宿舍就能畅游天下、完成消费时,也该意识到这样的生活模式又何尝不是新款的“自闭症”。这种“自闭症”看似忙得不亦乐乎,实则正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大学生是校园社会的一员,除了上课学习,也应通过参加活动学习与人打交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社交不仅是疗治“自闭症”的良药,更是没有写进培养方案的必修课,只有学好这门必修课,才能为走出校门奠定基础。

为什么说校园社交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社会是人与人的关系总和。人是社会动物,无法脱离社会而孤立生活。既然无法将自己与世隔绝,就需要融入社会,在社会交往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堂听课和图书馆读书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他们需要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参加一些校园活动。没有这类社交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生活,社交能力也是走上工作岗位的基本能力之一。遗憾的是,有的大学生对社交活动缺乏兴趣,甚至出现了“勉强社交”“委屈社交”的现象。畏惧社会交往,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这本身就是对个人未来工作生活需要的无知。

大学生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就需要修好校园社交这门必修课。如何才能修好这门必修课呢?如果说图书、手机和电脑是大学生活的三大标配,“社交工具箱”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第四个标配,在这个工具箱里,必备的第一项工具是一面“小镜子”,对着这样的镜子,知道自己是谁,他人又是谁,你为什么要和他人打交道。认识自己,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他人,是要懂得他人可以弥补自己的短板,与人交往则是认识自己、补短板的有效途径。

校园社交是一门自我实践性很强的必修课,自学好这门课,需要大学生们从这里认识自我,了解他人。许多时候,理论知识和为人处世并不在一个频道上,读书学习无法代替个人的社交实践。根据笔者的经验,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常识。比如,给老师发短信,不知道留下姓名;和老师在线聊天,甚至缺乏基本的礼貌。这类礼仪常识的缺陷,从一个侧面暴露出部分大学生不懂社交礼仪,不懂电子礼仪。礼仪缺失,必然影响校园社交的质量。“社交工具箱”里有面“小镜子”,是认识自我、了解他人的必要工具。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

要学会校园社交这门必修课,“社交工具箱”里还应该备好一本认识社交规则的“无字书”。不论工作场所还是生活场所,人际之间的交往毫无例外都遵循一定的规则。不同群体、不同情形、不同时间、不同目的的社交活动,所运用的交际规则并不一样。在这些林林总总的社交规则中,有些规则是看得见,有些规则却是看不见的,这就需要大学生们在社交活动中慢慢感受,最终把握并运用这些规则,而大学校园生活正是感受和了解这些规则的试验田。畏惧社交、逃避社交,无疑会让自己故步自封,最终与社会脱节。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栋梁。当好栋梁,离不开与人经常沟通,与人经常合作。在大学读书期间,主动做好社交,修好校园社交这门必修课,无疑是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15日第2版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