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礼遇”教师提升职业幸福感

--------------------------------------------------------------------------------
点击次数:1827  发布时间:2019-3-12 11:22: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两会期间,尊师重教再次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建立绿色通道、教师礼遇制度等

“一个不尊重教师职业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维护教师尊严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看来,重塑师道尊严,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张志勇认为,在全社会确立教师优先的思想,有利于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教师职业。

为此,张志勇建议,建立人民教师生活出行学习“绿色通道”制度:在全社会倡导教师优先的思想,教师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时,给予优先通行的礼遇,建立教师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观看各种文艺演出、电影,以及旅游景点门票免费或优惠制度。

与张志勇观点不谋而合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朱世宏建议,探索公共场所对教师实行优待等方式,如在医院、机场、车站等开辟“教师窗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教师礼遇制度,意义大于所得。”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看来,谈这些具体礼遇措施并不是在讨论教师能获得多少实惠,而是充分肯定和考虑设立的象征意义,这样更能促进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

调研中,朱世宏还发现,边远贫困地区一线教师,因病致贫的比较多,希望能够有相关的措施或者保险对他们进行帮助。他建议,建立乡村教师、优秀教师疗休养制度,“重点是要向符合条件的专家、一线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提出,国家正式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的法律地位后,应该相应地配套推出特殊公务员制度,或者说推出教育公务员制。“特殊公务员或者是教育公务员制度实际上在国外也不少见,像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的教师就是教育公务员,或者说特殊公务员。”

增强获得感要因地制宜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完小校长王怀军,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学校有一位即将退休的教师,一辈子都在乡村里默默教书,从没向学校提过特殊要求,临退休他提出一个愿望,说想去首都北京看看天安门。

“如果建立了教师疗休养制度,这个问题就可以皆大欢喜地解决。”王怀军说,因此,在增强教师获得感时,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师实际困难,例如教师待遇、津补贴等;二是要向乡村教师等弱势群体倾斜。

“对教师群体获得感的关注,体现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向好趋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表示,提高教师待遇仍然是迫切需要推进的工作,这也是教师最能感受到获得感的地方。待遇的提高除了普遍性的提高,更应该注意差异性的问题,以待遇引领教师成长,以待遇评价教师成就。

刘秀云说,解决获得感的问题,必须切实落实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政策。“有两个备受教师关注的问题亟须解决。一是教龄津贴标准,这项政策制定于1986年,沿用至今。二是教师和公务员去世时,抚恤金标准存在差异。

“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张宪省表示,教师群体很大,各个阶段教师诉求点不同,例如高校教师可能更希望减轻教学科研压力、解决精神负担的问题。所以,增强获得感要注意不同教师群体的差异,因人群而定、因地区而定,按照分门别类、先易后难的原则来审慎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表示,在制定享受疗休养制度等照顾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界定标准,例如教师的从教年限、弱势群体、荣誉奖励等,要让大多数人能够心服口服,不能搞一刀切。

此外,张宪省还提醒说,“公共资源毕竟有限,应统筹考虑其他需照顾人群,例如军人、老年人、残疾人、医生等。”

内外兼修收获真正“礼赞”

“不尊重教师职业,是不尊重知识和文化的表现,是对教育内在价值的否定。”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安阳市教育局局长黄艳说。

在黄艳看来,他人的尊重是个人品德的副产品,一个行业受尊重的程度是行业整体职业规范、职业水平的副产品。“我们提倡全社会尊重教师职业,不能忽略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师风师德水平的提升”。

“教师职业的获得感,包括职业尊严和职业成长的获得感。”刘秀云说,教师的成长与他们的专业发展密不可分。

刘秀云表示,现行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评定标准过高,使得很多教师三四十岁评上高级职称后再无他求。“没有发展后劲的人生又何谈获得?”刘秀云建议,必须进一步改革职称评聘制度,让“有为者有位”。

同时,刘秀云表示,教师群体也要自尊自爱,加强师德修养,以赢得学生和家长真心的“礼赞”。

张志勇建议,尽快设立“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建立国家级教师表彰奖励制度、设立“国家教师奖”,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社会声望。

“我认为,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感更应从改善教育生态的基础做起。”黄艳表示,在“唯分数论”观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的当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学术能力提升的可能受到限制,这也侵蚀着教师的职业态度,教育应有的温暖和诗性消失了。

《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11日第3版 版名:奋进·新闻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