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师阅读的价值审视与路径选择(中)阅读内容的选择

--------------------------------------------------------------------------------
点击次数:2338  发布时间:2019-1-22 14:10:10

 

话题背景

杨绛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思想的载体,我们在阅读经典著作时,不仅仅是触摸文字的简单活动,而是在诠释人类历史和解读大师思想的对话过程。阅读不是单向的吸收,你还在以作者、主人公等为参照物和镜子来反思和反省自我,从而实现自我理解和自我建构。在读经典著作的时候,我们既会振奋激动,又会哭泣伤悲;我们既会明晰人生方向,又会积累人生智慧;我们既会找到奋斗者足迹,又会坚定追随者脚步;我们既会发现自身弱点短处,也会强化自身优势长处。阅读伴随着反思、反省、诊断、重构、生长等等人生成长的过程,促进你不断地向“理想的我”逼近,成为“最好的我”。

有人说,读过很多书都忘掉了,意义何在?读书不是为了记忆,而在于理解,在于筛选,在于建构。“腹有诗书气自华”,留下来的,是你通过阅读而形成的品味、气质、思想和思维,这是最有价值的精华。因此,阅读经典促进“个性成长”,你选择读什么书彰显着你对人生方向和高度的选择,你能在什么时候读书意味着你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理性水平的高下。阅读改变和造就人的个性,实现“我就是我,一个与众不同的我”。

◎ 毛道生(成都七中副校长)

陶行知先生说:“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那么何谓“活书”?这涉及到教师对书籍的选择。教师既要阅读作为“教师”而需的专业书籍,也要阅读作为“成人”的人生书籍,成为陶行知所期待的“活人”。

读人文之书,成就丰满之人

论语有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师要更好地“育人”,首先要“成人”,才能“立己达人”。其次要“知人”,方能因材施教。学生是你的影子,你想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作为优秀教师,你要清楚,美好人性和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我们应该如何去追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深研“人学”。所谓“人文之书”,即是关于人的学问的书籍。通过阅读人文书籍,有利于我们在与人类文明与历史的对话和扬弃过程中,学会价值判断,涵养美好情感,沉淀人生智慧,这些都是“人文滋养”的重要内容。

龙应台强调“从小多读文史哲,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而哲学使你“迷宫中望见星光”。通过阅读岳南的《那时的先生:1940—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邓康延的《先生》等书籍,可以帮助我们领悟作为中国人应有的风骨、气节和追求。对比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和徐棻的《苏东坡和他的大宋王朝》,我们走近苏东坡的内心世界,学会面对挫折和打击,依然不失爱民济民和旷达乐观。另外,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钱穆的《国史大纲》、钱钟书的《围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傅佩荣的《推开哲学的门》、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等值得一读。

读业务之书,成就专业之人

“学高为师”,教师的专业性是由其拥有“扎实学识”而获得认可的。一线教师阅读面存在两个误区,一是限于本学科知识而缺乏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知识(PCK),二是学科知识又限于教材教辅和课程标准等阅读,知识面狭窄。

教师既要对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有深刻理解和修为,还要对本学科前沿知识主动跟踪和触摸。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老师可以读一读《从一到无穷大》,既可以学会深入浅出讲清一个道理,还可以把多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防止学科隔离和知识割裂。除了专著,还可以阅读相关杂志,例如化学老师可以坚持阅读《化学世界》《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中学化学教与学》等高水准杂志。

对于教师而言,是他拥有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而使得他们与学科专家区别开来,方才成为教育的专业人士。对于一般教师而言,阅读学理性很强的教育专业书籍可能有点为难,但有的教育家却擅长于深入浅出的讲授教育原理和传授教育智慧,如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苏霍姆林斯基的《写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方明主编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石中英的《教育哲学》、郑金洲的《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流派》、李政涛的《教育常识》、鲁洁的《鲁洁教育口述史》、李希贵的《面向个体的教育》等等。

读生活之书,成就情趣之人

陶行知非常反感和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认为书本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工具,读书的需要改变生活,否则就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强调教师要读“生活之书”,一则是生活无处不在而教育也就无处不在;二则是教师也是生活之中的人,需要美好生活;三则教师理应成为有兴趣爱好,有生活情调、懂幽默的情趣之人,而非书呆子、迂夫子。所以杨绛说:“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夏丏尊、叶圣陶两位先生也在《文心》中指出,读书贵有心得,关键是联系生活,在“触发”上下工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但深入60后、70后人群,也还通过入选语文读本而进入中小学生之中,可谓老少皆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金庸武侠小说不仅仅以精彩生动的打斗、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复杂纠缠的情节吸引人,更因为他有着鲜明的生活气息和厚重的历史底蕴。其实,在教育人看来,还可以发现暗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例如《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教授郭靖和丘处机教授杨康的出发点一开始就偏离轨道:为了一个赌约,为了成年人的面子。由于罔顾儿童的天性和儿童的需求,丘处机就忽略了对杨康的人格教育,而江南七怪的教育手段就显得急功近利和粗暴简单。“闲书”不“闲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角度去多维解读金庸武侠小说。当你练就火眼金睛般的“教育的慧眼”,你在看《肖申克的救赎》《大秦帝国》等电影,以及观看足球世界杯比赛、TED演讲等电视节目时,你也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教育解读和教育联想。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