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一些教育类App暗藏内容涉黄 在线教育监管不能“离线”

--------------------------------------------------------------------------------
点击次数:1937  发布时间:2019-1-21 15:14:48

 

本报记者 蒲晓磊

2019年,对于在线教育而言,或是大浪淘沙的一年。

1月17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对央视曝光的问题App及运营者已经开展核查。当前,学习类App专项整治行动正在进行,将会同网信、公安、教育、文化执法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坚决遏制教育类App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行为,坚决净化中小学生网络文化环境。

用“顶风作案”来形容教育类App的行为,并不为过。就在不久前,各部门相继出台整治意见并实施处罚,仅在苹果应用商店中就有超过15000个教育类App被下架。

师资质量不过关,隐藏网络游戏,暗含色情低俗信息……被寄予消除教育鸿沟期望的在线教育,乱象丛生。

对此,一些专家近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针对在线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强化监管和行业自律,建议立法对相关准入资质、认证标准等予以明确,尽早对这一领域作出规范。

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千亿

对于家长而言,在线教育是一块可以改变孩子命运的屏幕。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两个月前,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高菲在某App上给儿子报了一个英语辅导课程,是由外教以在线的方式给儿子上课,但高菲在试用后发现效果并不好,外教水平也不像自己想得那样高。

“家里的教育与一线城市相比差距很大,想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多找一些教育资源。然而,一个好的线上辅导班并不好找,因为不像实体店那样可以去考察,只能通过网上搜索资料、朋友之间的交流获取信息,感觉质量参差不齐。”高菲说。

在高菲看来,在线教育给教育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弥补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差距,使更多人可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对于在线教育机构而言,庞大的教育市场是一块“唐僧肉”。

当下,在线教育有着庞大的用户规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72亿,其中,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1.42亿。

同时,在线教育还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或超3000亿元大关。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在线教育行业白皮书》预测,2020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4330亿元。

对于学生而言,在线教育则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在线教育可以提供丰富的课程、题库等教学资源,弥补教育资源不均所带来的劣势,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而另一方面,在线教育仍然有师资力量不过关、暗含低俗色情信息、隐藏网络游戏等乱象,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在线教育质量良莠不齐

刘卉是北京某培训机构的美术老师,不久前,她曾经兼职在某App上在线给小学生上课。

“我是有教师资格证的,但他们找我兼职的时候,也没有提出看证件的要求。”刘卉说。

为详细了解教育类App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家娟还专门下载过一些作业类App,发现不仅教师资质无法核实,连一些答案都是错的。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在线教育的师资良莠不齐,行业监管亟待加强,师资存疑是用户的最大痛点。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34.9%的用户遇到了教师真假难辨的问题,31.9%的用户遇到了师资宣传不符实际的问题。

除此之外,暗藏色情信息、网络游戏等内容的在线教育App,也多次将这一行业推向风口浪尖。

中国扫黄打非网在今年1月发布的《2018年“扫黄打非”工作述评》显示,“扫黄打非”部门在2018年对学习类移动应用开展专项整治,监测核查了“互动作业”“小猿搜题”“纳米盒”等20余个学习类App。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魏奇直言,有些在线App,已经不安心进行单纯的教学,而是陆续加入了类似通讯工具的加好友、加圈子、发动态和娱乐、动漫、鸡汤文等内容,甚至还有游戏专区、购物专区,诱导或强制消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助理研究员杨程分析,有多个原因导致在线教育质量良莠不齐: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在成本、师资、场地等方面较线下教育有优势;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教育领域相关政策法规对在线教育规范较少;利润空间较大,一旦占领某个领域的市场,发展成为“独角兽”的机会较大,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

尽快回归内容为王定位

问题的出现,既是利益的驱使,也说明了监管的必要。

魏奇指出,在线教育虽好,但监管不能“离线”。重点要做好在线教育行业认证和准入制度,克服虚假和夸大注册。建立权威认证机构,为在线教育发展提供优良的发展空间。

在魏奇看来,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一定会遏制线上教育的疯狂生长,让在线教育度过资本筹集、规模扩张这个阶段之后,尽快回归“内容为王”这一核心定位,做好培训定位、课程研发、师资管理、平台维护、品牌拓展等方面工作。

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王健认为,在线教育的种种乱象已经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必须加强监管,推动在线教育有序健康发展。

王健同时指出,在技术手段革新层出不穷的新时代,在线教育未来的长远发展,仅靠外部监控,是来不及堵漏的。归根到底,要让在线教育从以逐利为目的的“产业”走向行业、职业、专业。在线教育的未来长远发展,更需要的是行业的自律、职业的伦理、专业的精神。

“在现阶段,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必不可少。但是,监管部门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精神靠什么去保证?因此,从根本上解决这个行业的问题,还是要靠行业自律。”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高政说。

将线上教育纳入法治轨道

专家认为,解决在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除了要加强监管和推动行业自律,更关键的是将线上教育纳入法治轨道,让线上教育发展有法可依。

201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应急管理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通知要求,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教育培训机构。线上培训机构所办学科类培训班的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等必须在机构住所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必须将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魏奇认为,通知非常必要,但也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平台是否有效运行、更新是否及时、监管是否到位、出现纠纷怎么处理等,这些问题都对监管水平提出考验。

魏奇建议,尽快完善法治,严管在线教育。在线教育App公司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学习内容和宣传严重不同,涉嫌虚假宣传,家长可以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如果在线学习App有关内容涉嫌违法,公司将承担行政或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将构成公司单位犯罪,主要责任人将承担刑事责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在线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但是,专心做内容的机构市场行情并不好,很难维持生计,而一些“短线”的企业经常用一些不高级甚至非法的手段“捞快钱”,长期以往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此,一个规范的法治环境,对于在线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王家娟认为,在线教育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知识教育的鸿沟,但不规范的市场也很容易让学生和家长掉入“课财两失”的陷阱,建议立法对机构的准入资质、教师资格、教育内容等作出规范。

“2018年,教育部门重拳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据调研,2019年,治理在线教育将成为重点,目前正在探索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只有政策法规体系健全了,才能对线上培训作出更好地引导与规范,这也是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精神内涵。”杨程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高菲、刘卉为化名)  

法制日报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