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3日电 GES 2018未来教育大会,致力于打造一场以“融合·创新 让教育点亮每个人”为主题,关注教育科技、中外教育交流合作的思想峰会。3日,在活动现场,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在致辞中表示:“教育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对外部世界的变化熟视无睹,必须顺势而为,积极做出改变。”
在发言中,朱之文归纳了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版图不断重构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认为:时代的发展让教育的手段变得更加多样,让教育的条件保障更加有力,学校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便捷,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朱之文认为,“这些都意味着更多的教育机会,更多的教育选择”。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也对既有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挑战。“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迫切需要与教育思想理念,学校组织架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实施新的对接。”
教育作为培养塑造人的活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了许多精髓,有许多不变的坚守。朱之文认为:“从变革的角度面向未来社会,教育决不能固步自封,决不能对外部世界的变化熟视无睹,必须顺势而为,积极做出改变。”教育要做出的变革“不仅包括教育观念层面的变革,还包括教育内容方面的革新,同时,也涉及到教育制度层面的重构”。
朱之文认为,在教育观念方面,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与未来的社会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效率,更加尊重个体的学习体验和家庭的教育选择。在教育教学上,必须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育不仅需要改变也需要坚守,朱之文认为:“教育必须保持定力,始终坚守教育的本身。”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既是传授学习者的知识技能,还要对其进行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促进其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无论未来社会如何发展变化,教育对这一点都要恪守,教育绝对不能丧失价值立场。”朱之文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尽管教育的形式变得多样,但绝对不能丧失国家性和民族性,必须始终立足特定的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脉络,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和国际视野。
“未来教育无论如何发展,都离不开老师,都不能没有学校,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老师缺席的学习,缺乏互动的学习都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朱之文强调,教育具有公共属性,在未来的发展中无论资本如何参与教育,无论教育怎么发展,教育都要将公益性摆在第一位,决不能成为纯粹逐利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