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江苏省启动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
点击次数:2005  发布时间:2018-11-28 11:13:30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近期,我省启动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将人民群众的诉求作为风向标,努力以一个一个问题的重点突破,推动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获得感。

本次专项治理的重点之一,是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着力解决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未取得办学许可证违法经营等突出问题。我省各地雷霆出击,进行多部门联合介入的专项整治行动。

全省一盘棋,打好治理攻坚战

10月25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动员部署会。此后,市、县层面的动员会议也陆续召开。全省一盘棋,打好攻坚战。

本次专项治理的第一个切入点是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其最大特点是多部门联合介入,展开拉网式、全覆盖联合执法检查,客观真实了解校外培训机构整体情况,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以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对于满足中小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培育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但近年来,校外培训“野蛮生长”,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增加学生课外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映强烈。

上半年,我省共摸排各类校外培训机构5.15万家,其中涉及中小学学科培训的机构数近1.5万家。“本次专项治理将在年底前完成。”省教育厅社会教育处表示,根据安排,全省11月15日前完成自查自纠,12月15日前完成综合执法,12月31日前完成专项督查。

校内校外联动,拒绝有偿补课

良好的教育生态,需要校内校外共同努力,一方面以雷霆之击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内管理。11月21日,我省公布《关于开展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活动的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教师在11月30日前都要签署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书。今后,中小学教师调动、评先进、晋职晋级,需要提供没有从事有偿补课的证明。

签署承诺书后,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自查自纠,杜绝一切有偿补课活动。12月起,对仍然明知故犯、不收手不知止、顶风违纪违法的人员,一经发现,一律先停职,待调查处理。查明后情况属实的,鉴于不讲师德诚信,依据相关规定从严从重处理,直至取消其教师资格、辞退开除。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

南京市在查处教师有偿补课的行动中发现多种问题。“一是团课现象,有教师声称,是受部分家长‘裹挟’,被迫无奈才同意给团课的学生进行有偿补课;二是有些学校家委会出面组织教师有偿补课,学校领导称不知情。”南京市教育局机关纪委书记何云表示,教师出问题,将追责学校领导和学校管理部门。

拒绝有偿补课,得到广大教师们的欢迎。南京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一线教师袁军说:“老师应当把精力放在课堂上,拒绝有偿补课,是作为一名老师最起码的底线。”

良好教育生态,让家长更安心

今年底前,我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将公布相应的“黑名单”“白名单”。两张“名单”的出炉,让“黑作坊”无处遁形,让家长们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更加安心。随着治理工作不断推进,更多校外培训机构转入良性正规运营。无锡宜兴一部分基础较好的校外培训机构,经过职能部门的培训引导,积极改进办学设施、调整经营内容,纷纷步入规范化运营轨道,新增近40家有证有照的正规校外培训机构。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次专项治理行动,对于有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彻底地排查整治,做到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力争取得明显实效。我省将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管理机制,对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管起来,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

本次专项治理的目的,是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逐渐建立起良好的教育生态。今年以来,我省启动“寻找‘爱的教育’和‘教育的爱’”系列活动,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有特色的中小学。这些学校“以学生为本”,探索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让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享有自己的精彩。

记者 王拓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