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的起跑线,应该怎样守

--------------------------------------------------------------------------------
点击次数:2250  发布时间:2018-11-23 15:21:45

 

王钟的

  在竞赛班、补习班的竞争跑道上,最终夺得胜利的只是少数人,而多数孩子最终会沦为陪跑者。而且,他们会因为这场消耗大量精力与时间的陪跑,失去发掘自己独特潜力的机会,错过本可以单纯而美好的青春

  “北京教育看海淀,海淀教育看黄庄。”海淀黄庄这个听起来颇为朴素的地名,却成为远近闻名的“学霸中心”。方圆几公里内,汇聚了多所赫赫有名的公办名校,以及数不清的校外培训机构。

  最近,题为《疯狂的黄庄》的自媒体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里说:眼下的黄庄,就像一架超速运转的快车,快得让人喘不过气。

  外界一直有个误解,认为北京基础教育扎实,高校招生投放指标多,因此北京孩子“轻松”就能上北大、清华。海淀黄庄的存在,似乎无情地驳斥了这种一厢情愿的想象。“高手的对决”,从来谈不上轻松。超速运转的黄庄,其竞争之激烈与全国各地那些闻名遐迩的“高考工厂”别无二致。

  但是,也要明白海淀黄庄的特殊性。那些把孩子亲手送往各种“残酷”的补习班的家长,很多都曾在海淀黄庄周边的名牌大学学习,是往日激烈升学竞争的胜利者。作为知识精英,他们不可能不明白超前教育、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却毅然决然地带领下一代走上重复的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海淀黄庄的家长当然懂得“零和竞争”“剧场效应”的含义。父母双双毕业于北大的某两位家长,因为没有让孩子接受超前教育,结果越来越跟不上“大部队”,挣扎了三年,无奈让孩子出国,结果女儿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专业。

  “在这儿就算是学渣,到了外面都是学霸。”这对家长的感慨,有种看破真相的解脱,但更多的家长依然在海淀黄庄踯躅前行。

  校外补习机构的存在,则为超前教育提供了温床。它们区别于公立学校的特点,就在于超前性和应试性强,不像公立学校那样“循规蹈矩”。

  照理说,海淀黄庄周围的公立学校,很多都是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示范性学校。能把孩子送往这些学校入读,本来就是“一只脚已经跨入名牌大学的大门”,家长们本来大可放心。而不甘人后的竞争动力,驱使或裹挟着家长,不满足更符合教育规律的公办教育,层层加码,对子女教育投注过多的资源,也让孩子承受了这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压力。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积极推动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该意见直指陈年积弊——如果家长的教育观念不转变,大上补习班之风就难以得到遏制。意见也对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例如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点30分,不得留作业等等。

  基础教育阶段如此残酷的竞争,是否意味着到大学以后,这些孩子依然能够保持先发优势?恐怕并非如此。目前,没有任何数据表明依赖补习班的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表现更出色。  学生上大学以后的创新能力,靠的不是重复性的补习,而是开放性的思维;一个国家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愿景,更不可能靠超前而冗余的补习课程来获得突破。

  据说,城市中等收入家庭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年收入都要用于子女教育,这样的数据无疑是惊人的。不得不问一句:高昂的家庭教育投入之下,是否收获了相应的回报?而社会是否从这种全民性的教育投入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毕竟,为竞争而竞争,不应该成为教育的最终指向。竞争或许会伴随许多人一生,但没有人应该为只追求结果的竞争而活着。

  在竞赛班、补习班的竞争跑道上,最终夺得胜利的只是少数人,而多数孩子最终会沦为陪跑者。而且,他们会因为这场消耗大量精力与时间的陪跑,失去发掘自己独特潜力的机会,错过本可以单纯而美好的青春。这一笔巨大的“机会成本”,家长们理应算个清楚。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