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学——来自久治县教育扶贫的报道

--------------------------------------------------------------------------------
点击次数:2362  发布时间:2018-11-20 10:25:20

 “确保边远牧区的每一个贫困生都上得起学,都能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安心学习文化知识,是我们教育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有责任、要担当,绝不能让一个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久治县教育局局长加贡多杰如是说。

  久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久治县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秉承“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发展理念,近年来,久治县把教育投入放在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基础薄弱这个重点,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自2016年起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以来,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有力地促进了边远贫困牧区民族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育投入持续强劲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临近入冬,经过3个多小时的砂石路颠簸,远处皑皑白雪覆盖的山峦下,一片全新的建筑群渐渐映入眼帘。随着距离的越来越近,高耸的旗杆上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地鲜艳夺目。

  这是久治县哇塞乡民族寄宿小学。这里海拔4200多米,从每年的9月到来年的4月几乎都是白茫茫一片。这所距县城120多公里且尚有近50公里盘山砂石路的学校,是久治县距离最远、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薄弱边远牧区学校。得益于近年来的教育扶贫,如今这所学校的总建筑面积已达到5700多平方米,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科技室、心理咨询室、计算机教室、班班通设备等一应俱全,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教师公寓、风雨(室内)操场、复合塑胶跑道等设施齐备。现有在校生416名,设有7个年级13个教学班,其中1-6年级11个教学班、学前教育2个班。有教职工55名,其中大专或以上学历教师33名,学历合格率达100%。

  这仅仅是久治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的一个缩影。

  强教育,必先强基础,强基础,投入是关键。近三年来,县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2.9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1.78%。另外补拨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缺口资金6215万元,超额拨付711万元。先后实施各类教育项目47个,新增校舍5.1万平方米。在项目建设中,县上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工程,持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重点实施了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青海省藏区教育专项建设项目、青海省“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教育项目等建设项目。仅在青海省藏区教育专项建设项目上,争取实施项目33项,总投资达1.1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风雨(室内)操场、塑胶运动场延伸到了乡级学校,并建设了教学楼、宿舍楼和学生浴室,最终使6所乡镇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全县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位居全州第一的跨越。

  为提高完善教学设备,县政府还专项投入5135.3万元资金,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添置计算机701台,购置学生课桌椅3450套,教师讲桌134套,班班通设备113套。补齐了多功能教室的缺口设备及仪器柜架,建立和完善了校园网,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

  持续强劲的投入,大幅提升了乡镇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全县所有学校基本达到了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同时明显缩小了“城乡间、校际间”办学条件的差距,整体提升了各级学校的吸引力。被称为久治县有史以来教育投资最多、力度最大、办学条件改善最明显、群众最满意的一个时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称赞。

  如今,久治县各级各类学校已达11所,其中民族寄宿制中学1所,民族寄宿制小学1所,乡(镇)寄宿制小学6所,民办小学1所,民办职业技术学校1所,机关幼儿园1所。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925名,122个教学班级。其中中、小学4013名、学前幼儿515名、职业学校397名。有在岗专任教师已达365名,工勤人员131名。截至2017年底,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适龄少年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8.6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5.3%,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98.17%,均为历史最好成绩。

  教师队伍得到全面加强和提升

  在解决好教育“硬件”的同时,注重教育“软件”的提升。首先从严格按照核定标准配备教师入手,切实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仅2015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充教师141名,其中公开招聘教师和特岗教师80名,政府购买服务招聘61名。为合理配置学科教师,以全州最高的待遇,面向全省招聘了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

  同时,为切实减轻教师工作压力,让教师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针对中小学校后勤人员配备不足问题,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一次性招聘工勤、安保、炊事员等后勤工作人员96名。从而实现了各学校真正意义上的管教分离和为教师“减负”。

  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在岗培训、学习也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国培”“省培”计划为引领,全力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累计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达982人(次)。深入推进结对帮扶共建工作,利用上海市嘉定区对口帮扶的大好机遇,通过“1+11”互助成长计划,除了捐资捐物外,先后以送教送课、挂职锻炼、集中培训、技能指导等形式,建立了长效的合作交流、培训帮扶机制。近年来,在接受上海市对口帮扶3668万元、上海嘉定区援建投入550万元,用于标准化校园建设的同时,援助培训教师70名。此外,由中国电信对全县8所义务教育中小学校投资建设了“互联网+教育”信息化项目,并由中国电信青海省公司协调解决了,藏汉双语教育资源(课件)缺少的难题。

  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省内东部地区对口支援青南地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支教受援工作机制,通过支教教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教研活动、结对子等方式,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引领指导全县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对提升本地区教师教学水平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几年来,共接纳省内东部地区支教教师69名。

  通过以上措施,全县教师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教学方式得到有效转变,教学质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幅提高。进而有效弥补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久治县民族教育优质、高效发展的短板,为全县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全县在岗专任教师已达365名,其中在编教师264名,特设岗位教师15名,代课教师86名。 365名在岗专任教师中,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360名,学历达标率达98.63%。

  贫困生一个也没少

  就读于青海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的才让彭措,2016年久病的父亲不幸过世,给他和56岁的母亲留下沉重的债务和一家4口人的生活负担。当时,他和16岁妹妹周拉、14岁的弟弟久哦加都在上学。

  此时家里的经济负担让才让彭措一时束手无策,第一个念头就是退学打工,帮助妹妹和弟弟完成学业。就在准备退学时,久治县开展的教育精准资助,让才让彭措一家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最终才让彭措得到了5000元的就学资助,妹妹周拉每年有2400元学费补助和2000元的生活补助,弟弟久哦加免费就读于久治县民族中学。

  如今,才让彭措已由西宁城市学院旅游专业毕业,专升本考入青海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妹妹周拉就读于西宁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已顺利升至高二;弟弟久哦加今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县教育局保送至久治县多杰旦职业技术学校。

  “党和政府‘瓜真切!’(藏语:感恩、感激之意),如不是精准扶贫的资助,我们做梦也想不到,沦落窘境的我们还会有今天。”受益于久治县精准帮扶的才让彭措动情地说。

  “保障贫困家庭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这是久治县在实施教育扶贫中的郑重承诺。有诺必践。自2016年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以来,久治县全面建立了教育精准资助体系,对全县贫困家庭中目前正在接受教育的,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所有贫困家庭学生,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先后共为1645名贫困学生建立了一生一册的电子信息档案,建档贫困学生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5.36%。以此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依据,对扶贫生享受资助情况从入幼儿园到完成小、初、高中直至中职、高校进行全程跟踪,实行动态管理。

  在此基础上,依托三江源地区教育经费保障、异地办学奖补机制、十五年免费教育等国家补助政策,对不同学段的贫困学生实行减免学费、补助生活费、提供公用经费等政策予以帮扶。其标准为:学前幼儿、小学生、初中生每生每年补助公用经费2500元、1100元、1300元,生活费补助1200元、1700元、1900元。对中小学贫困寄宿生按每人每年1900元,提供寄宿生生活补助。对在本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贫困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课本费和取暖费等费用,并给予每生每学年4200元的生活费补助。对考取和就读于专科及高等院校的贫困家庭子女,除了一次性奖励本科1万元,专科6000元,并按贷、助、减等政策给予多元资助外,每年对其中最困难的30名大、中专在校生可分别给予4000元和3000元的生活补助。三年来,全县累计发放各类贫困生补助1300多万元,从而确保了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青南 杨益梅 蔡明庆)

  学习上的“攀比”也要适可而止

  近日,一位家长一脸苦恼地对笔者说,自己刚刚就读初中的儿子,原先读小学时成绩在班级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可到了初中成绩却不尽人意,在班级里已经排在中下游了。听了这位家长的话,笔者以为,孩子学习上的“攀比”也应适可而止,切莫蛮目“攀比”而适得其反。

  众所周知,小学毕业生跨进了中学校门,要面对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课程由过去的二三门主课一下增至五六门之多,作业多了,考试也多了,还要面对逢考必排名的压力,确实令一些孩子无所适从。加之一些家长“攀比”心理作祟,孩子的成绩稍有下滑,就心情焦虑,有的甚至逼得孩子也着急,结果过去开朗乐观的孩子上初中后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内向了。

  笔者作为一名教师,以以往的教育教学经验,针对一些孩子初中成绩“下滑”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有的学生一点就透,但是基本知识不见得扎实,有的点好几下可能才会透,但是一旦掌握了什么知识,绝对很扎实,后一种情况女生比较常见,这样的学生,一时看起来可能成绩不太好,但是实力很棒,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笑到最后的人,只要知识没有缺漏,就不用在意一时的考试成绩。二是考试成绩目前不理想,可能和孩子尚未适应初中阶段教学方式有关,在学习方法上继续停留在小学老师“填鸭式”授课方式,对中学老师的“带着问题听讲”的启发式教学一下难以适应,无形中影响了听课效果,考试成绩也就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只要及时改变学习方法,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极力迎合老师的讲课思路,做好预习,问题就会很快迎刃而解。

  面对孩子不理想的成绩,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不帮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而盲目地将孩子跟考第一名的同学攀比,殊不知,这样比来比去,只会加重孩子的挫折感,令他们在学习上更加无所适从,没有信心。尤其对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讲,对家长“谁谁怎么能考第一”的诘问往往容易产生抵触心理,结果最终与家长的期望值相悖。

  学习成绩好包含多方面因素,但一味攀比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笔者一位朋友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国内某重点大学,可是她平时学习在学校是200多名,后来一跃而起。她的经验是千万不要和别人比,因为和别人比永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的结果不是自傲就是自卑。只要和自己比,每天有进步,掌握了新的知识,就一切OK!其实,和自己比不难做到,只要家长正确对待每次考试的排名,孩子也努力了,结合孩子实际情况,不给孩子制定过高目标,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切莫好高骛远,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向通往成功道路上迈进了一小步。(叶金福)

  贺盈菊:

  愿将心血化春雨 随风潜入育桃李

  初读贺盈菊老师,没有亮丽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我们依然会有一种感动,为她平实中的温暖、平淡中的坚守、平和中的智慧,更为她点点滴滴润物细无声的爱。

  冰心老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一切。”贺盈菊一贯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爱护的温暖,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贺老师多年来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无私忘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她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在全县测试中屡获第一名,培优转差工作成效显著,她精湛的教学艺术水平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普遍赞扬。

  学生亮亮(化名)由于父母不识字而且常年不在家,对孩子的学业要求不高,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亮亮自身态度不够端正,自控能力差,上课讲话、做小动作,作业马马虎虎,经常抄袭作业。这样的学习态度,他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贺老师为了亮亮的自尊,课堂上总是对他特别关注,把简单的题目留给他,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布置作业时,对他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让他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作业。随着他的不断进步,贺老师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最终帮他跟上了班里的同学。

  在贺老师关心帮助下,曾经桀骜不驯的包嘉安逐渐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不爱写作业的相进忠变得爱上数学、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的米祖正变成为班里的小数学家、不会写竖式的郭晓春对数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进步,贺老师感到付出的所有辛劳都是值得的!

  在每次的课题研究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贺老师的评价都很高,孩子们用手抄报、图画、留言条等方式表达出对贺老师尊敬和热爱,家长们更是信任和敬重贺老师,而校长的评价是:有贺老师这样的名师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大通教育的骄傲,更是孩子们的幸福……

  大通县首批课题组长、园林小学数学大教研组长、六年级数学教研组长、连续六年担任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大通县数学学科组成员、师徒结队辅导教师、青海省跟岗研修辅导教师,西宁市贺盈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太多太多的工作重担都压在她柔弱的双肩,贺盈菊不仅没有被压垮,而且每一项工作都干得那么出色那么优秀。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教师的形象就是一所学校的形象,我将一如既往地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蕴蓄力量……”贺盈菊说。(赵静)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