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部制定的教师职业十项准则,最后两项农村教师感觉解气!

--------------------------------------------------------------------------------
点击次数:2310  发布时间:2018-11-20 10:21:26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这些准则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波澜,有拍手叫好的,也有感觉压力山大的!我是一名农村教师,看到针对中小学教师制定的这十项准则,既感觉到有压力也感觉到欣喜,为什么呢?这十项准则对老师的要求非常严格,给老师划了更多的红线,所以有压力;同时在十项准则中特别是第九条、第十条针对在教师群体中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有了具体要求,这是令人欣喜的!

现在,教育系统也存在一些不正之风,有个别老师经常做出一些违背师德的事情,如乱办辅导班、搞有偿补课、与社会勾结养学生、推销资料,极个别道德败坏的老师甚至跟学生有不正当关系。这一部分老师的存在,玷污了整个教师队伍,致使教师给社会留的印象就是恶魔,难怪有人把老师看做是:眼镜蛇!老师给社会对的印象可见一斑。

现在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以下几个:

1、老师向学生推销图书资料。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学习资料,但学习资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其实每学科有两套资料就足够了,但是有些老师为了谋取私利,就会向学生推销更多的资料,有些资料学生根本就做不完,这些老师不管,学生白白浪费,这样的资料价值何在?家长的钱也是血汗钱,是靠出卖劳动力挣来的!

2、搞有偿辅导。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老师存在:该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而不讲,必须让学生参加他的辅导班,在辅导班上讲!如果这样的老师真的存在,的确该清出教师队伍,因为良心太坏了!我的周围真没有这样的老师存在,但是在我的周围的确有搞有偿补课的,这些老师放学后把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作业,把不懂的再给学生指点一下,适当收取一些费用。这种做法有利有弊,虽然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但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对那些没有参加补习的孩子是不公平的!

3、收养学生,赚取外快。如今大量的农村学生纷纷进城读书,在许多城市学校人满为患,学生多的连走路的空都没有,学生更不可能在学校住宿,所以收养学生这一行业应运而生。有个别老师利用自己职务之便,也纷纷收养学生,管学生吃住,收取学生一定的费用,给学生简单的在辅导一下作业。这一行业方便了广大农村学生,解决了农村孩子在城里上学的吃住问题,但是这一行业良莠不齐,有的安全隐患巨大,吃的饭菜也不卫生等。现在国家提倡教育均衡发展,但有些老师为了增加自己收养学生的数量,增加自己的收入,会把一些农村的优质生源挖到自己学校,安排到自己家里吃住,这种做法是对农村学校的不负责任,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变得困难!

4、极个别老师有收礼行为。现在在某些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家长为了讨好老师,会主动给老师送礼,礼物的价值也不太大,如发个红包、买个购物卡等。据有些家长也反映,给孩子调个好桌位、参加某个活动等,也有给老师送礼的或请老师吃顿饭!家长给老师送礼,老师如果接受,就等于鼓励家长送礼;如果老师拒收,也就没有家长送了,所以家长送礼现象的存在,老师也有很大的责任!

以上所分析的现象,大多都是发生在城市里的重点学校,在农村学校几乎不存在这些。农村老百姓本来对教育就不太重视,有些家长连老师叫什么都不知道,更有些家长连孩子上几年级也不知道。所以,农村的家长们几乎不会给老师送礼!有些农村的孩子犯了错,老师给家长打电话,有些家长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去学校,即便是去了学校也往往是指责老师管理不到位,家长们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家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成绩总是数一数二的,怎么到了初中就不行了?好像他家孩子是被初中老师给教坏了!农村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对学习没有兴趣,即使家里给他们一些钱,他们也往往是买一些吃的、玩的,根本不会买学习资料,老师也不会向他们推销资料,因为正规的资料他们都撕掉不做,更别说买的其他资料了。
所以说教育部本次制定的十项准则,尤其是第九、第十条,我们农村教师都盼望着赶紧实施,在实施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执行,千万不要睁只眼闭只眼,因为万一再有老师收受贿赂或推销资料,社会骂的是整个老师队伍,我们这些农村老师不想背这个黑锅!
以上所说是我个人观点,所举事例都是听别人说的,毕竟老师收了礼或推销资料谁都不向外公布,既然有人传言,这些事可能存在。有不当之处,欢迎讨论!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