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让乡村教育回归乡土

--------------------------------------------------------------------------------
点击次数:2309  发布时间:2018-11-20 10:04:50

 

川中教育实验,让我目睹了个人、家庭和村落因为教育的回归而带来的一线生机。这所以幼儿园为依托、以幼教团队为义工主体的乡村学堂,已经使286位学员从中受益,这也意味着有大致相同数目的家庭受到了社区大学的影响。幼教团队以他们的身体力行让乡村妇女、老人有了精彩活过一次的感觉,也让乡土社会里日渐冷漠的人情在学习的过程中温暖起来。当教师们一次又一次讲述社区大学带给他们心灵冲击的时候,当看到幼教团队在能量提升中展现其创造力的时候,我觉得这5年是多么值得,因为这里发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变化,而是一个生命发生变化以后,带给整个乡土社会变革的讯息。

当没有了学校的乡村和没有了乡村的学校已变成了普遍存在的现实,当数以千万计的流动儿童遭遇“城市留不下,乡村回不去”的窘境,文化记忆能否成为连接过往与当下、城市与乡村的精神纽带?如何进行乡土重建以应对乡村凋敝的处境?如何让乡村教育回归乡土以传续记忆的根脉?扎根乡土的教育又该以怎样的形态呈现呢?

实际上,我们调查的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注重开掘乡土社会的本土资源,把地方特色文化转化成了内发性的教育资源,河南辉县川中幼儿园就是一个例子,他们形成了以生态教育为核心的生存与发展之道。校园内的生态种植园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强化生活与土地之间的联系,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听闻自然界的声响,让他们在播种、观察秧苗生长和收获果实的过程中,尽享植物成长与自我成长的快乐,让他们种下爱心,拥有责任心。幼儿园从课程设计入手,将乡村的自然资源转变成为课程资源:河滩里的卵石成为孩子们作画描摹的艺术品,玉米皮在手工制作中华丽转身为小拖鞋、小靠垫和不忍再触摸的盛开的花朵,废弃的竹帘变成了风筝的龙骨,丢落的纸箱竟然幻化为墙壁上悠然的舞者。尤为可贵的是,辐射14个村落的川中社区大学,不仅使孩子不再成为留守儿童,也让麻将桌前的妇女拥有了服务家庭、服务社会的尽职生活。在让孩子们享受优质的乡村教育的同时,也让学校因凝聚周边村落而成为乡村建设的中心。这种带有实验性质的案例,总会点燃我们在“土地的黄昏”中通过教育重建乡土的希望。

在城镇化日益成为乡村发展的主流话语之时,我们却强调“回归土地”,也许这是与凯歌高奏的城镇化并不协调的另类音符,但是这种“乌托邦式的乡土性”却是对文化记忆最深层的唤醒,因为,一个有深度的社会,必须拥有自己的社会记忆,这是世代之间维系共同情感和深厚凝聚力的心理基础。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20日第4版 版名:新闻·深度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