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8月6日,来自甘肃、陕西、四川、云南、湖南、湖北、贵州、河北等八个省的110位乡村基层教育者,踩在近40度高温炙烤的砂石,顶着铺天盖地、肆意飞扬的风沙,忍受磨脚的水泡,极力克制放弃的念头,带着一身伤痛,终于走出莫贺延碛戈壁,完成2018年好校长成长计划的第一阶段。

鬼域魔城、千年荒冢般的雅丹地貌,也不再给独自行走其间队员们带来恐惧。阿育王寺、常乐营地、黄谷驿营地和火星营地,已是远去的驿所。眼前的清泉金色大帐,意味着胜利。四天三夜、总里程112公里的艰苦磨难,成了每一个人的勋功章。他们很多人的人生,从此打下戈壁的烙印,滋长戈壁的精神。


四天三夜的艰难路途,16名志愿者领队全程陪护。为了感谢志愿者领队、戈友公益基金会和脚里学院,也为了纪念这段珍贵的经历,贵州威宁的好校长们集体创作了一首歌曲《迟到·戈壁版》,在戈壁滩的篝火晚会,在银河星空下,唱给所有人听:“来到瓜州县,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梦想,我的心中,早已有行动。哦!我比你先到,组委会的花儿们,温柔又漂亮,志愿者的帅哥们,贴心又阳光。走在戈壁上,带着思考,思考着我的梦想,我的心中,已然明了。哦!收获真不少。哦!脚上起泡泡。哦!还是走完了。”

一些校长们说,来之前以为好校长成长计划是千篇一律、充满说教的培训,走过戈壁、走过玄奘之路才发现,这是历次培训中最感动、最触及内心的。滚滚热浪袭击着戈壁中的行者,不仅是气候,长时间、长距离的路途更让人绝望。砂石镶嵌在沙土里,坚硬与柔软像砂纸一样磨砺双脚,疼痛从脚底向上,缓慢传递到内心,似乎没有尽头。

行走在这条路上,他们想起了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学校,想起了曾经的坚持和放弃……他们决定,回到学校,要改变自己、改变教师的职业倦怠、改变乡村学校的现实困境、改变学校的办学理念。一群投身教育行业、与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孩子朝夕相处的“戈友”,正在努力改变中国的乡村教育。

2018年8月6日,一百多位好校长返回瓜州县城,准备聆听2018年好校长成长计划第二阶段——校长课堂的名师讲座。当天晚上,戈友公益基金会备下宴席,欢迎经受戈壁洗礼、践行“理想、行动、坚持、超越”的好校长归来。

戈友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脚里学院理事长于淼致辞时说:“每年八月的戈壁都会让我魂牵梦绕,我知道我会在这里和很多好校长结下兄弟姐妹般的缘分,基于我们对好教育共同的追求,这份情份会延续很长时间,这是我的荣幸,也是我为之付出努力的事情。我相信,这四天的徒步令很多校长非常艰苦,我们留下伤痛,留下脚泡,也一定留下来各自的感悟。我相信,这份感悟在我们人生当中延续很长时间,因为它是我们放下世故和伪装之后的真实感悟。我们真实地感悟到人和自然的关系,感知到真实的人性,明天开始的校长课堂,又能令我们感知到真实的教育。”
2018年8月7日-9日,校长课堂开课。顾久(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晖(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高全喜(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梁晓燕(自然之友联合发起人、北京西部阳光基金会执行理事)、焦叔斌(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郭兆凡(C计划联合创始人)、李健青(木棉集团创团成员、应用戏剧推动者)将带领好校长们探究教育工作者的人文世界。

校长课堂是好校长成长计划的核心阶段。在今天的校长课堂开班仪式上,于淼说,四天三夜的戈壁徒步击碎了世俗生活中包裹和伪装,感知到人性的真实和内心的澎湃,贴近内心、贴近本我。在校长们在感情和内心被打开之际,导师将在未来几天和他们一起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如何找回教育中消失的“人”?
按照惯例,每年戈壁行走结束,都要评选出四大奖项:沙克尔顿奖(团队内每一名成员全程徒步,无人上车)、风范团队奖(途中展现出坚强、团结、友爱、互助精神,主动保护生态、维护秩序。此奖只设一个名额,由所有代表共同推选)、团队优胜奖(规定时间内徒步抵达营地者为金牌榜队员,上榜人数最多的团队获奖,女队员在竞赛日的成绩减时半小时)、个人优胜奖(金牌榜前十名的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