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学前班不能成为“小学化教育”的温床

--------------------------------------------------------------------------------
点击次数:2118  发布时间:2018-6-22 11:03:57

 

北京大学医学部幼儿园教师宾晓亮发现一件让她感到困惑的事:每年从中班升入大班以后,孩子数量都会有所减少,特别是在大班第二学期流失更为严重。宾晓亮对3所幼儿园进行的调查显示,3所幼儿园去年中班时的幼儿数分别为142、139、130,升入大班后的幼儿数分别为98、45、108,分别流失了44人、94人、22人,流失率分别为30.99%、67.63%、16.92%。这些大班“辍学”的孩子大多去了一些培训机构以幼小衔接名义举办的学前班。

  学前班对学龄前儿童提前教授小学知识,是典型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折射出的是功利的成人视角。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严查幼儿园“小学化”,取得显著成效,大多数幼儿园不再提前教小学课程知识。吊诡的是,幼儿园规范了,但社会培训机构以幼小衔接为名举办的学前班却火了。这些培训机构以提前学习小学知识作为入学准备为卖点,教学内容超出了幼儿的认知范围,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加重了幼儿的身心负担,往往得不偿失。

  所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更多的不过是父母的焦虑。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便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而劳心劳力。实际上,除非孩子的天赋特别高,学习习惯特别好,否则“抢先教育”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背上沉重的负荷。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这个实验带来的启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超过身体承受能力的学习,只会让孩子的学习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加重身心负担。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的幼儿教育普遍以学科知识教育代替游戏教育,违背了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规律。

  幼儿的健康成长,指向的是整体人格的发展,而不是超前学会那些超越年龄阶段要去掌握的知识。法国学者卢梭曾经说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我们造就的只是一些老态龙钟的儿童。”避免幼儿教育被“绑架”,强调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性,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从观念上改变人们对幼儿教育的看法,注重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家长,要转变片面注重知识学习的幼儿教育观,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改变拔苗助长的行为。其次,教育管理部门应明确责任,进一步加大对超前教育的管理、监督与帮助,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端正办学宗旨,使各类学校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第三,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依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开展素质教育,保教结合。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尽快解决日益严重的“抢先教育”问题,才能还幼儿一个健康、自由、快乐的成长空间。

  “教育即生长”,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得到释放,而不是把教育视作“灌输”的容器,不该什么都往里面装。当然,谨慎地对待幼儿教育,也不能“一刀切”地拒绝所有的特长培育,而应当尊重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按自身实际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郭立场)

 


—— 信息源自:北京青年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