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家庭活动是重要教育载体

--------------------------------------------------------------------------------
点击次数:1859  发布时间:2018-6-21 11:46:41

 

谈起教育,人们总觉得它是严肃、认真、一本正经的,是发生在教室、课堂里的。教育其实和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融合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尤其是如此。我们每天的家庭活动就是非常好的家庭教育载体。家庭活动应该是美好的,充满人性和人文关怀的,但同时也一定符合教育的科学性,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建议高质量亲子活动要做到5个“每天至少一次”:每天至少一次完全没有手机干扰的对话;和孩子一起疯狂傻笑;一次身体接触(拥抱、亲吻等);放下“教”孩子的念头跟随孩子玩;看着孩子的眼睛说“我爱你,我喜欢和你在一起”。这5条建议在我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满足成长需要 丰富人生体验

家庭活动是家庭成员一起参加的活动,这里特指父母和孩子之间开展的活动,如和孩子一起阅读、吃饭、做运动、做游戏、看电影、旅行,等等。当我们每个人想起家的时候,常常会想起与爸爸妈妈在客厅里相处的温馨时光,在户外与爸爸妈妈一次快乐的玩耍,全家一次难忘的旅行……这些都是家庭活动。家庭活动带给孩子美好的回忆,是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

研究表明家庭活动的作用非常多。作用之一,提高孩子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家庭活动既能够直接提高孩子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又可以显著地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提高家庭功能。

作用之二,有助于孩子人格、情绪、心理的发展。高质量的家庭活动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提高自信,也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技能。家本身就是一个沟通和社交的场所,最初的社交就是从家开始的。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家庭活动与家人建立的心理联结让孩子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也能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

作用之三,丰富孩子的人生体验,满足孩子多方面的成长需求。家庭活动能成为孩子生活中独一无二、刻骨铭心的经历,这种家庭经历能极大地丰富孩子的人生,满足孩子多样的心理需求。曾经有一个男孩因为厌学,爸爸花了整整4个月时间跟他一起骑行8000公里,不仅改变了孩子的厌学情绪、增强了亲子感情,更开阔了他的视野、磨砺了他的意志,成为他铭心刻骨的一段人生经历。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多方面的,绝不是吃饱饭学习、学习完再吃饭、读书累了睡觉。家庭生活满足孩子多方面的需求,让孩子从中汲取到足够多的成长养分。

作用之四,提升父母自身的生活满意度。相当多的研究表明,父母参与家庭活动越多,对婚姻满意度也越高。所以家庭生活不仅仅对孩子重要,对父母自身也重要,家庭活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时间少活动单一 “人在心不在”值得警惕

有一个8岁男孩曾写过一张请假条,被称为“最萌请假条”。因为暑假到了,爸爸说工作忙不能陪孩子,所以这个男孩给爸爸的领导写了一张请假条,请领导同意爸爸暑假陪他出去玩。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爸爸妈妈在忙工作或在忙着玩手机,所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管,或者交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里面……家庭活动现状不容乐观。

现状一:我国家庭活动时间较少。宜家曾在2015对全球12个国家近13000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后发现,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中国家长陪家人的时间都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工作日。中国家长陪家人的时间是2.8小时,全球平均水平是3.8小时。中国家长在周末陪家人的时间是6.9小时,全球平均水平是7.2小时。

现状二:家庭活动集中且种类单一。根据《宜家玩耍报告2015》发布的数据,中国家庭活动频率最高的前三项是:一起看电视(80%)、一起吃饭(75%)、一起使用电子设备(67%)。不仅缺乏外出、户外、运动等类型的家庭活动,即使在家里,父母与孩子的家庭活动也是非常单一的。

现状三:家庭活动中的“隐形爸爸”。爸爸比妈妈更少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间,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现在有人提“丧偶式教养方式”这样一个概念,指的就是母亲仿佛丧偶一般,因为父亲在陪伴与教育孩子中几乎不存在。

现状四:人在心不在式的陪伴。还有一种现象要特别警惕,就是父母形式上跟孩子在一起,但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育儿网曾联合宜家对我国15792位家长调查发现,约一半的父母跟孩子玩耍时心不在焉。也就是说,即使陪孩子玩的时候,有一半父母几乎跟孩子不互动,在处理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在旁边玩。这样的家庭活动起到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起到负面的作用。

促进家庭亲密度 提升家庭适应性

应该怎么安排有效的家庭生活,让家庭能够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四个问题是我们家长需要知道和了解的。

应该安排什么类型的家庭活动?

心理学家拉蒙·扎布里斯基和科米克·布莱恩提出家庭休闲功能模型,将家庭活动分为核心家庭活动与平衡家庭活动。核心家庭活动是高频率、低消费、无须策划的家庭活动,平衡家庭活动是低频率、较高消费、需要策划的家庭活动。

核心家庭活动就是我们日常跟孩子在一起的活动,在家里或在家附近跟孩子一起玩,最典型的一个场所是家里的客厅。平衡家庭活动常常时间较长,离家较远,如全家户外露营或外出探亲旅行等。

研究表明,核心家庭活动和平衡家庭活动都能促进家庭的亲密度,即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提升家庭的适应性,即家庭应对突发问题能力,但核心家庭活动的影响更大。我们要特别重视核心家庭活动的重要作用。有研究证明父母和孩子一起吃晚饭的频率越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越好。我们课题组做的追踪研究也表明,和父母一起散步、一起运动频率越高的孩子,亲子关系越好,成绩越好,网络成瘾问题也越少;和父母一起看电影、阅读更多的孩子,感恩意识越高、亲社会行为越多。

如何合理计划家庭教育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是高质量陪伴孩子的关键。一项对青春期孩子的研究表明,每周亲子共处时间增加1小时,孩子不良行为会降低16%,酗酒行为减少14%,吸烟行为减少11%。

如何保证与孩子相处的时间?通过制订每周家庭活动计划可以显著提高家庭活动时间。每周家庭活动计划需要对一周中的每日家庭活动进行具体计划,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做什么活动,在哪做活动,什么时候做活动,怎样做活动。

因此家庭成员可以共同商量、合理分工。可以固定以周为单位的一些核心家庭活动的时间,如周四是阅读日、周六是洗澡日。如要开展平衡家庭活动更要提前规划。

谁带孩子开展家庭活动?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爸爸妈妈的共同养育。有许多研究表明,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程度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一个追踪研究发现,孩子7岁时父亲参与教育越多,孩子16岁时的情绪、行为问题越少。另一个追踪研究发现,孩子16岁时父亲参与教育越多,孩子成年后(33岁)的心理问题越少。

父亲母亲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父亲可以利用权威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发挥自己的体能优势,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母亲可以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多照料孩子的生活,利用母亲的情感优势增强亲子关系。

怎样开展高质量的家庭活动?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父母亲与孩子活动时有积极情感投入才能真正利于孩子的发展,活动才有意义。而积极的情感投入会通过我们的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如点头、舒展眉头、注视孩子、抚摸和拥抱孩子等。

家庭教育应该是自由而温馨的,是发生在家长每天对孩子的陪伴中、与孩子每天在一起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家庭活动就没有家庭教育。我们一定要充分重视家庭活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最好的教材是儿童的生活,最好的教室就在客厅和大自然里,通过家庭活动,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21日第9版 版名:家教周刊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