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等话题不断升温,课外培训机构一度受到质疑。不可否认,课外培训市场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回顾其成长及发展,与之紧密相随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引发的教育需求变化。
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力监管下,教育培训的整体生态环境正在改善,培训机构正迎来净化和提升的良好契机,如何成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者”、如何落实教改政策,也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校外培训机构热点议题。
政策积极引导 助力民办教育“规范化”
今年以来,教育部等主管部门加快构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并出台“十项严禁”等多项监管、治理政策。究其原因,是促进教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校外教育存在着必要性、合法性和法律依据。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综合处处长陈东升在公开场合表示,“对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发展素质教育、培训行为规范、手续完备的校外培训机构,要鼓励支持其发展。”
对此,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王文源表示,国家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十分必要,并应落实鼓励扶持、完善监督管理等政策,以便为社会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教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