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互联网时代教育更要回归本真

--------------------------------------------------------------------------------
点击次数:2024  发布时间:2018-4-19 14:13:54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该如何改革?人工智能到来,教育又该如何应对?今天,教育似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需要教育者们做出选择。

  4月12日,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举办的第三届清华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教育研究院教授谢维和说,教育必须把握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本规律,才能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和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生命启迪,从熟悉每一个学生开始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思想的碰撞,是心灵的启迪。而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影响学生的关键。海亮教育集团总校长叶翠微说,“教育在考查我们作为一位教师的智慧、使命与追求”。

  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教育的使命依然是培养完整的人、幸福的人和面向未来的人,因此更要抓住本质、回归本真。叶翠微认为,每一个走出学校的学生都应该具备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责任担当、持续发展等基本素质。

  那么,教育者该如何培养今天的学生呢?

  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谢维和说,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更应该注重课程和知识的心理化,按照学生成长的需求和规律来传授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去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也在快速变化。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更是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很大不同。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说,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心理、情感、性格等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无法触及的方面。

  “你能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吗?你知道这些名字背后的含义吗?你了解他们的家庭对他们的期盼吗?”演讲中,谢维和连续抛出这些问题后,全场鸦雀无声。然而,在他看来,认识学生只是一位教师的基本功。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谢维和提出,应该能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能够比较专业化地去认识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与主要困难,识别学生发展中的各种“症状”,知道孩子们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真正需要什么,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内在矛盾是什么,等等;能够比较专业地对学生的发展类型进行分类,而不是分等级,并对不同类型的孩子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能够认识学生生命的核心,并能指导他们不断地发现自我的价值。

  “帮助和指导学生自己去不断认识和发现自己生命的‘痒处’,这是认识和研究学生的最高境界。”谢维和说。

  评价研究,引导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最近,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再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学生在校内减少课时与作业的负担之后,又在校外培训机构加班加点。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会严重影响教育培养的过程。我们缺乏一个科学的教育评价系统。”王殿军说,学生在校外机构通过“刷题”和强化训练能获得高分,获得更好的竞争力,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应试教育,那么多的强化训练,那么多的“畸形”学校和教育形式。因此,“评价问题不解决,教育就无法正常地进行。”他说。

  教育评价,能够撬动教育的整体改革。信息技术使教育者重新思考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了更多可应用于教育评价的技术手段。

  如今,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正在探索教育过程的评价,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等真实、及时、完整地记录下来,由此形成大数据,再将这些数据应用于评价模型,来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成长。在此基础上,基于云技术网络教学的空中学堂也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落地实施,共开设了200多门校本课程、日常课程和实践课程。空中学堂不断向深化教育内涵的方向进行优化和升级,这正是王殿军的希望——信息化对于教育的本质推动和提升。

  对学习过程的观察与评价,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收集、处理、综合、分析信息的经过,也更清晰每一个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

  把握节奏,像农耕一样慢下来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收获了99%,最后的结果只是1%。”王殿军说。过程性评价让教育放慢了脚步,让教师和家长不再将目标局限于分数,也使得学生可以享受自己的成长历程。

  叶翠微将这样的教育称作“农耕式教育”。在小学教育的探索中,他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释放天性,用天然的好奇心来在发现、触摸、观察中学习。

  在中学教育的探索中,王殿军则在努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使学生形成受益终身的思维能力。“带着学生重新发现数学的结论,重新发现数学的问题,让他知道怎样思考数学,怎样研究数学,怎样解决数学的问题。”他说,“最后可能数学公式忘了,结论也忘了,问题也忘了,但是留下来的是一种高阶的思维能力。”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把实验室资源进行开放式管理,鼓励学生组建研究社团,鼓励他们自己寻找问题。但是,教师会对问题进行评估,通过答辩来评估问题的意义、价值和与学生认知能力的匹配程度,并对研究过程进行规范和指导。

  “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他们只有对不感兴趣的东西才没有恒心去研究到底。”王殿军说。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似乎更要回归教育的本真,认识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了解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和心理特征,研究不同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最终引导学生形成适合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