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改革再破局

--------------------------------------------------------------------------------
点击次数:2335  发布时间:2018-4-8 13:41:34

 
西子湖畔,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燎原星火正在点燃。
4月2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继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学前身)于2016年12月成立之后,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代校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按照教育部的函件,西湖大学将定位于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着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这不仅标志着西湖大学进入了全面建设发展的新阶段,也翻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新篇章。
西湖大学,缘何如此瞩目?它将为全力向着世界一流发力的中国高等教育带来哪些贡献?又将走出一条怎样的独特办学之路?
西湖大学缘何备受关注
在拥有近3000所高等学校的中国高等教育庞大体系中,因为其“非营利性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属性,西湖大学从筹建之日起就显得与众不同——它被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视作“掌上、心中的明珠”;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称作是“我国走向教育强国的一次勇敢尝试”;甚至有评论指出:“西湖大学如果能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一种新的可能,能够在‘小’的同时做到‘世界一流’,其意义和价值,恐怕不亚于一个诺贝尔奖。”
西湖大学,缘何备受关注?
有评论指出,与8年前南方科技大学在公办高校领域的自我调适不同,西湖大学的成功运作将逐渐打破现有的中国高等教育格局,“现在中国的教育模式成绩是巨大的,但教育模式相对单一”。
研究显示,1949年,我国共有私立高等学校69所,20世纪50年代初转为公立学校。此后近30年间,我国没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从20世纪80年代起,民办高等教育逐渐恢复,但仍处于规模较小、发展不足的阶段,且多为偏重就业的职业技术教育类型,不见民办研究型大学的身影。而与之相比,在全世界范围内,民办研究型高校却不乏成功的样本。在美国,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私立高校数量占高校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日本,包括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等在内的私立大学占全国大学总数的近80%。
“以美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为例,公立大学保证公平,私立大学追求卓越。在美国的大学排行榜上,公立大学很难进入前20名。规模小而精,是美国私立大学的一个特点。如洛克菲勒大学,成立于1901年,只有75位教师,但建立以来已经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出身其中。”相关研究者指出,营利性大学众多、研究型大学缺失已成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急需打破“天花板”,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也正基于上述背景,西湖大学的诞生不仅在国内备受关注,也引来了世界的目光。2月23日,国际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刊登了一篇题为“Biologist unveils China‘s first private research university”(《生物学家揭开了中国第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的面纱》)的文章,直言西湖大学“可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之路上的一座灯塔”。
而为中国高等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也一直是施一公的抱负所在。此前,他曾表示,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归国,理想就包括与一批志同道合者一起推动中国科教体制的改善。“在国内一流的大学和研究院所科研、执教多年,我们感受到了公立大学的勃勃生机。与此同时,我们也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各种有益的尝试,一直不断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教育体制和科研模式。”
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
“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归国十年,施一公一向谨言、低调。但在谈及西湖大学时,却一次次“语出惊人”。
对于正全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发力的中国高校而言,这样的愿景很难不让人为之振奋。
要实现上述目标,西湖大学将选择一条怎样的办学路径?
记者发现,在西湖大学的官网上,一份星光璀璨的名单引人注目。在西湖高研院仅设立的4个研究所里,生物学研究所由施一公执掌,基础医学研究所由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执掌,理学研究所由被誉为“量子之父”的潘建伟执掌,前沿技术研究所则由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执掌。
“我们将依托这4个研究所,组建生命科学学院(含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理学院、工学院,优先形成理学、医学、工学等三个门类12个一级学科,今后随着大学的发展,适时设立人文社科学院和相关学科。”西湖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正体现了该校鲜明的办学定位——“小而精、高起点、研究型”。“我们将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计划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超过5000人。目前,校际联合招收和培养工作已经展开。在教育部支持下,已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7级博士研究生已正式录取19名;2018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也已启动,计划录取130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大学将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与国际接轨的长聘准聘教研人员聘任体系;并同步设立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办学治校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把好学校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
“一味照搬西方经验,是无法办好中国的大学的,必须遵循中国的实际国情。”施一公表示。
从事最尖端科研,培养最优秀人才
对于外界的关注与喧嚣,已经生活在杭州云栖小镇的西湖大学师生们并未过多在意。他们更愿意的,是浸润在这个“打开窗户,就能看得见山、看得见月亮”的科研圣地攻坚克难、寻梦报国。
“愿西湖之圣地赋予我沉静、谦卑与勤勉之心,以勇往直前的胆识去超越局限,感悟生命。”青年干细胞科学家蔡尚在个人主页上以这句箴言自勉。来自西湖大学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该校面向全球进行了6次学术人才招聘,从2000多名申请人中选聘了38名杰出科学家。其中,7人入选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6人入选浙江省“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5人入选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
作为西湖高研院首批引进人才,80后学者郑厚峰致力于人类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遗传学研究。之所以选择西湖大学,郑厚峰说,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平台,给年轻人的满腔抱负提供了最充分的施展空间。
“一见钟情。”作为西湖高研院第一位正式入职的PI(独立实验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理论物理学家李牮直言,“这是一个令人感到舒服、适合做学术的场所。”回国两年来,这位擅长和奇异粒子打交道的科学家发现,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选择西湖大学的人大都带有共同的性格特质,比如容易接受新事物,愿意去冒险,更重要的是把科研视作最重要、最纯粹的事。“对我而言,科研中的未知往往是财富:我享受它带来的煎熬,更享受解开未知后的骄傲。西湖大学亦是这样的未知,我将致力于将其变成我和所有人的骄傲。”
而对于已经就读半年多的19名“西湖一期”博士生来说,他们的使命则是与导师一起“全力以赴”地开垦这块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试验田。
“对于我个人而言,破解肿瘤奥秘,挽救更多生命是我的学术梦想。而当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和各位导师携手投入西湖大学的怀抱之时,众人的‘小’梦想便凝聚升华为一个‘大’梦想——建立起一所以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为目标,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的高等学府。”西湖大学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生史浩骏表示。
“道阻且长。”作为“掌门人”,施一公毫不讳言困难与挑战的存在,但也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期望,十年、二十年之后,在浙江杭州,有一所在世界上备受尊崇的、立足中国大地又充满中国特色的民办高等学府——西湖大学。这里,将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家,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机制,为中国的高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引擎和支撑,为世界文明作出无愧于中华民族的贡献!”
这是施一公的愿景,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共同的期许。
西湖可期,未来可期。
(北京4月2日电 记者 邓晖 晋浩天 陆健)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