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是需要静心的事业

--------------------------------------------------------------------------------
点击次数:1807  发布时间:2018-3-26 11:30:53

 

“国际”“全球”“大中华”……打着这类旗号的各种竞赛活动,近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并不少见,颇能博取一些家长和学生的眼球。但他们并不知道,有些乍一看很高端、大气的活动,其实是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违规举办的,是“山寨社团”“离岸社团”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操作。对此,教育部近日专门发文,要求清理规范基础教育领域竞赛挂牌命名表彰活动。

给一项活动冠以唬人的名头,是社会上流行的营销手段,也是当下社会浮躁风气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这种浮躁之气也侵染到了教育领域。以鱼龙混杂的各类挂牌命名表彰竞赛活动为例,不少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那份“虚”的荣誉,而是看重那份“实”的效果——可以拿来当作进入一些知名中小学的敲门砖。众所周知,在不少家长和学生眼中,只要能跟升学、考试挂上钩,那就是“香饽饽”,前些年备受追捧、乱象丛生的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也是典型。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有媒体报道称,一些中学生得知消息后,马上停止了体育训练,转而恶补文化课。其心态之浮躁,行为之功利,可见一斑。

日前,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处理了该市某中学在职教师违规办班补课问题,并将5名教师及所在学校,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对于这类新闻,不少人早已见怪不怪。不难发现,个别教师违规有偿补课,部分家长背后推波助澜,大量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乱象背后,同样是浮躁心态在作怪。而这种心态的泛滥,有时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比如,为破解“三点半难题”,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推出了课后服务,包括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但在一些学校,课后服务却变了味,演变为课后集体补课、奥数培训等,有的甚至以开展课后服务为名,将学校资源提供给社会培训机构牟利。

浮躁之气从何而来?它绝非教育领域独有的现象,而是较为普遍的社会风气侵染到教育领域的结果,也是当下较为激烈的社会竞争氛围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在一些人眼中,浮躁之气算不得什么大问题。其他领域暂且不论,但在教育领域,浮躁之气的危害绝不容小觑:很多时候,正是浮躁导致了功利,功利带来跟风,跟风诱发焦虑,焦虑进一步滋生浮躁,这正是当下不少家长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的精神怪圈。

今年的全国两会,“减负”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将成为政府下大力气解决的重点问题。两会期间,“减负”也成为关注度最高的教育议题之一。不少代表委员发表真知灼见,就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达成高度共识。近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密度出台各类措施,打出了一套“减负”组合拳,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欢迎。但与此同时,舆论场中也传出了诸如“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之类的杂音、怪论。为何部分家长如此浮躁、功利,以至于完全被冲昏了头脑,丧失了基本的是非判断?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日前在媒体发文认为,从社会层面来看,公众教育素养的相对缺乏是重要原因。他提出检验教育素养的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好的教育?是为了考取一个好的分数,上一所好的学校,还是为了让人的发展更完善、更幸福,更好地成为他自己?他进一步表示,“当这些问题没有看清楚、想明白的时候,教育的过程就容易被异化。”

教育不是在流水线上生产商品,不能盲目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回报。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最需要静心的事业。扫除存在于教育领域、隐藏在各个角落的浮躁之气,除了依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作为之下的重拳治理,从更深层次来看,还有赖于全社会教育素养的提升,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平和、理性,营造更适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良性气候。

《中国教育报》2018年03月26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