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减负还须打好“组合拳”

--------------------------------------------------------------------------------
点击次数:1595  发布时间:2018-3-26 11:30:2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列入了本届政府要办的实事之一,这说明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问题,已经到了需要从国家层面入手才能有效解决的地步。 
  许多人把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看作教师教学的事情,认为只要在课程内容、课时、作业量等方面加以控制就可以实现。但实际上,学生面临的问题是,校内减,校外增;形式变,负担增,实际负担不仅没有因为“减负”而减少,反而造成了事实上的增加。许多家长对校外培训班可谓爱恨交加,不愿上,又不得不花钱去上。 
  课外培训班何以如此红火?首先是源于有些学校的超前教学,无形中逼着学生超前学习。如以练习、模拟为由,搞超纲测验;或以介绍“名校经验”的名义,加大作业难度,导致不上培训班的学生跟不上课堂进度。其次是测试太频繁,且有时常有冷僻题,成绩一般的孩子,就只能指望培训班老师辅导补习。再次是小升初时,拥有各种特长奖状的学生更受名校青睐,至少在分班时也会占优势。笔者看到一份初中招生调查表,除了要填报四年级以后各学期语数外三门课成绩以外,还包括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品德等每门课的分数,列出获得市、区、校三级专业活动的奖项及等级,填写具有什么特长。这就逼着家长花钱培训,以便升学过程中不至于吃亏。最后是培训班四处拉客,夸大师资水平,吹嘘培训效果。他们利用家长的攀比心理,钻学生考绩评价和招生制度的空子,靠忽悠来牟利。 
  给中小学生减负,自然离不开整治培训班乱象。当前,很多培训班巧设名目,借“奥数”“国学”“英语”等招牌招徕学员,以办各种竞赛吸引人报名。特别是有的培训班打着“加强素质教育”的旗号,把素质教育扩大化、庸俗化。此外,培训班的师资也颇多水分,招生时吹得天花乱坠,实际授课的多是略知皮毛的“半吊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家长有所交代,一批专为快捷获得资质证书的培训班应运而生。 
  综上,为中小学生减负,不能仅依赖学校,而是应该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发动社会力量打出“组合拳”。教育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从师资力量、教育网点分布、经费安排等硬软件上,力争合理配置,公平施教。要提高教师特别是幼师的待遇,让教师全心全意上好本职课程,杜绝“身在课堂,心在走穴”现象。要减少宣传奥数等超纲超前教育,义务教育应以普及为主,不要争相设小灶拔苗助长。 
  同时,还要整顿培训市场,由教育与工商管理部门建立联合整治的长效机制。要明确培训机构具有的教育属性,提高开办这类培训班的准入门槛,建立严格的分类、分级标准。要监督培训教师的专业资质,坚持持证上岗,及时发现和清除冒牌“专家”、“野鸡”培训班。办班宗旨、培训科目、师资力量及收费标准等,都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加强教育、工商、物价、税务等相关部门协调与合作,从审批营业执照、考核办学资质、核定收费标准、按章纳税,到日常的检查监管,必须各司其职、从严监管,共同促进培训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作者:李景端,系译林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
 


—— 信息源自:光明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