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建好现代职教体系还需“祛痛”

--------------------------------------------------------------------------------
点击次数:2167  发布时间:2018-2-14 9:10:22

 

作者: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邓泽民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然而《规划》实施3年来,时时都能感觉到有些关键点隐隐作“痛”,因此,很有必要明确“痛点”位置,分析“痛”的原因,给出“祛痛”的方子。

  “痛”点在哪儿?不通则痛。《规划》中描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无论是横向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还是纵向上,中、高、本、硕,甚至到博,表面看上去都是四通八达。但从内部分析,有很多地方实际上存在着“通而不畅”“单方向通”甚至“不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堵塞”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动脉”,即中、高、本、硕、博衔接中专业学位教育的薄弱,甚至缺失。

  由此,分析“痛”的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是“中、高”到“本”科层次教育“阻断”。我国1981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当初由于教学和科研人才十分缺乏,授予学位的类型是学术型学位。1990年设置第一个专业学位即工商管理硕士,1996年审议通过《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2002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但发展十分缓慢。目前我国专业学位在学士层次仅建筑学专业1种,这与教育发达国家差距甚远,比如美国专业学士学位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已连续3年占全部学士学位授予人数的62%以上。而由于我国本科层次的学位教育基本缺失,造成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中、高”到“本”科层次教育沟通不畅,甚至阻断,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是学术学位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升学“排异”。为了打通“中、高”,通过“本”到“硕、博”的“主动脉”,我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5年颁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这个“痛”似乎有所缓解,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本科教育一直开展的是学术学位教育,国家对高等学校的评估又一直采用学术学位教育一个评价标准,使得部分本科教育高校虽说转型,实际上仍然采用学术学位教育的课程方案和教学模式,没有改用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方案和教学模式,这对职业院校升学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排异”反应,其带来的“痛”不仅伤害的是职业教育,也严重阻碍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快速发展。

  三是衔接“中、高、本、硕、博”的主动脉“狭窄”。我国学士学位教育层次至今仍只有建筑学1个专业学士学位,硕士层次仅40种,博士层次仅6种。而我国学术型学位在学士层次包含13个学科门类,111个专业类和506种专业(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硕士与博士层次13个学科门类,111个一级学科。不但专业学位种类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学位招生规模数量也与学术学位招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比如2010年以来,我国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得到较大发展,招生规模从2009年的7.22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28.21万人,年均增长为21%左右,但与学术学位的招生人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且与教育强国学位类型授予情况恰恰相反。比如,现如今美国的专业学位至少有41种专业学士学位,112种专业硕士学位,56种专业博士学位,占到全部学科群的67.3%。在各个层次学位授予中,专业学士学位人数已连续3年占全部学士学位授予人数的62%以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人数占全部学位授予人数的84%左右;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比例近60%。

  因此,研究“祛痛”的方子,笔者认为也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去“阻断”。一是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专业学位点建设为抓手,实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重大项目,建立有利于应用型高等学校发展的评价等制度,加大力度推动我国地方本科向应用型本科的转变。二是开展全国高校学术型、专业型专业的认定工作,将原本是专业学位教育的本科专业办成真正的专业学士学位教育,如临床医学类专业等;将既可学术型也可专业型的专业,也给予确定,按照学术型人才或专业型人才自身的成长规律进行培养,如法学类、会计学专业类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学术学位专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治“排异”。一是以国家级专业学位专业建设为抓手,建立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学位教育的机制,充分调动行业部门参与专业学位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增强专业学位的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开展专业学位课程和教学理论及方法研究,开发专业学位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二是开展“中、高、本、硕、博”专业学位教育衔接课程的研究开发,建设“中、高、本、硕、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适应专业学位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再其次,拓“狭窄”。一是加快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切实提高对专业学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在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了专业学士学位教育的发展,更要重视专业博士学位的发展;三是统筹使用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本、硕、博专业学位招生比例,最终招生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需求相协调。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