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适应国情的未来教育何去何从?——新浪教育专访优学派总裁

--------------------------------------------------------------------------------
点击次数:2609  发布时间:2017-11-17 14:33:04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第四次的教育革命,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词。站在时代的拐点处,社会各行各业都对教育发展的相关话题非常关注。近日,知名电教企业优学派总裁及小东做客新浪教育,分享了他和优学派关于教育发展的看法,共同探讨未来适应国情的教育之路。

 (:优学派集团总裁及小东先生接受新浪专访)

娱乐至上时代,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文字发明、印刷术与学校的出现促成了前三次的教育革命,而现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已然昭示着第四次教育革命的到来。但无论教育怎样发展,文化的传承都不能丢弃。及小东先生在访谈中表示,“知识的传授与文化的传播都很重要。但从育人的角度来说,文化甚至比知识更重要。”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最有生命力的文化之一,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传承到现在的文明。在当下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青少年少有主观意识去接触传统文化和感受文化魅力。也正因如此,优学派作为一个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企业,让中国的青少年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是其职责所在。

对优学派来说,加入以荧幕为载体的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是履行教育职责的理想方案。早在数年前,优学派便冠名了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最近更是创新性地联合金鹰卡通,共同打造一档以国学传承为主题的文化综艺节目《龙的传人》,不仅借此获得了中国广告界的奥斯卡奖——中国广告界长城奖,更是被人民日报直接点赞,称其为喧嚣荧屏上的一股清流。优学派在文化传承所做出的探索与贡献,为整个行业乃至社会提供了借鉴意义。

   

智慧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这是整个行业都已经达成的共识。互联网所带来的快节奏使未来人才的素质核心从知识储备转为了创新能力,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所采用的知识灌输法显然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相应的,教育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教育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这正是智慧教育所能提供的。

在访谈中,及小东还讲到,优学派智慧教育是由智慧教育云、移动学习端组成的。它能够结合学习者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实现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的结合。如此,智慧教育将彻底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开启以学为中心的新教育时代。

想要改变如此庞大的教育体系绝非易事,但及小东对此十分有信心。“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从来都不是通过冲突与对抗完成的。”他说,“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是渐进式的融冰过程。通过科技和教育的有效结合,让用户产生良好的体验,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思维和习惯。”

这样的观点也与国家教育部门的政策不谋而合:“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实践深度融合”和“要坚持应用驱动,机智创新”。目前,智慧教育项目的落地已初见成效。青岛博文小学与优学派合作开设的“电子书包”班获得了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并得到了央视的相关报道,也正是印证了这一点。

“希望成为中国智慧教育的引领者”

深耕教育行业近20年,从电子词典到学生平板电脑,优学派的产品发展轨迹很好的诠释了科技发展对于教育进步的促进。而即便企业名字从“诺亚舟”变成“优学派”,“让学习更高效,让教育更公平”的企业使命也从未改变。

作为一家既有科技基因又有教育基因的企业,优学派在智慧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及小东先生也在谈话中将“中国智慧教育引领者”作为了优学派未来的发展目标。为此,优学派将会不断创新,帮助行业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智慧教育之路,为国家的科教兴国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钱颖一教授曾在演讲中讲到,有可能在未来人工智能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现在坐在教室的孩子们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这些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未来在哪里?是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主宰者,还是失业者?都取决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改革。

“教育决定人才,人才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希望更多校企参与进来,共筑中国教育现代梦,共同助力我们的国家,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强国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