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老师直播课堂教学引争议 教育创新还是敛财手段?

--------------------------------------------------------------------------------
点击次数:2407  发布时间:2017-9-25 10:44:38

 

 80后青年教师黄超怎么也没想到,因为在网络上直播课堂内容,自己一夜间成了“网红”,迎接他的虽然有鲜花和掌声,但也有很多网友的口诛笔伐。

  “很多家长反映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只能按自己的理解给孩子辅导。”秋季刚开学,在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经与家委会商议,二年级语文老师黄超将时下最火的直播搬进了课堂,在映客上分享自己执教班级的上课情况。

  “黄老师要进行课堂直播。”消息一经传开,300多名观众涌入直播间,短短40分钟内,参与直播的家长不断“点亮爱心”、送出“映票”。黄超也经历平生第一次大规模“涨粉”,一下收获100个粉丝。

  进行第三次直播时,有网友将直播课堂的信息转发到微博上,令黄超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的课堂直播引起了广泛争议,他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很快,课堂直播活动被校方紧急叫停,所有上传视频也一并下架。

  有人为创新点赞,有人提出种种疑虑

  在尝试课堂直播时,为了确保效果最佳,黄超早早在讲台上固定了手机摄像头,保证整个教室的场景都能容纳在内。此外,他还再三完善教案、设计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努力呈现完美的课堂效果”。

  “直播上课对我也是挑战。”一堂课下来,已有8年教龄的黄超也难免有点紧张。他发现,“课堂效果不错,学生觉得有家长关注着,上课更加认真。”

  “朗读课文时声音洪亮,举手也更积极了。”在第三节直播课堂,学生家长林一这样评价儿子课堂表现,在她看来,这些改观源于课堂直播后自己对孩子的及时引导。在第一次观看直播时,林一发现儿子一直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她专门抽出时间,与孩子谈心,成功化解了因预习不足不敢参与教学互动的问题。

  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和林一一样,觉得课堂直播有价值,因为直播平台的商业属性,甚至有个别家长对黄超直播的目的产生怀疑。

  “是不是我不刷礼物,老师就不好好照顾孩子了?”黄超班上的一名家长告诉记者。这名家长还指出,家里老人还会反复观看课堂直播的视频,对孩子的错误盯着不放,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网友留言也呈现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为黄超的大胆创新点赞,有人则针对课堂直播提出种种疑虑。

  “班里都是小孩子,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随便截图,了解孩子的信息后,有可能存在安全威胁。”有家长直言自己的担忧。

  也不乏有人将黄超这一举动定义为“变相”收礼。看到网上的激烈争论,处在舆论漩涡中的黄超感到一丝悲伤。他有些坐不住,便拿出手机,在微博写下一条简短的情况说明:“直播经过家长同意,并未影响上课质量。”

  最让黄超感到委屈的是“借直播敛财”的说法,他对记者表示,3次直播获得的礼物兑换成现金仅有12元,其中贡献最大的“土豪”是同一课题组的一位同事。记者仔细观察发现,在课堂直播过程中,黄超与参与家长没有互动,课堂的主角始终是全班学生。

  黄超所在的西固福利西路小学回应称,校领导班子集体约谈黄超后,双方已达成共识,将即刻停止课堂教学直播活动,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社会影响。同时,该校声明也强调,黄超善于创新课堂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出发点是好的”。

  课堂直播被叫停,黄超没有太在意,他仍然在课余翻阅资料,寻找录播案例,与同事交流,思考如何让家校共建成效最大化,切实提升教学效益。

  “互联网+教育”究竟该如何实践

  当下直播在各行各业兴起,却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反应平淡。

  小学教师何文文明确表示不认同课堂直播。“能直播的往往不是课堂实录,是公开课,是作秀课。”何文文还认为,用摄像头来替代教师营造课堂教学秩序,是“懒政”的体现,不利于教师自身在引导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律方面进行探索。

  “不一定要直播,家长想了解孩子渠道很多,比如和教师通过班级群直接沟通,或者在家长开放日走进课堂。”何文文会在家长群里不定期上传学生课堂上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视频,并和家长就孩子情况进行沟通交流。

  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郭绍青看来,直播课堂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目前教育部已经面向农村地区实施同步课堂,利用直播技术解决农村地区师资不足的问题。

  郭绍青直言,能不能借助直播进行家校互动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模糊的命题,还要明确在什么范围内进行直播、如何直播等问题。

  “教育系统应该主动作为,建立支持保障队伍,对教师的创新方案有一定的审定制度以及相关的技术保障,这样才能让家校互动真正落到实处。”郭绍青说。

  教育领域专家熊丙奇则建议,教师要更多尊重课堂参与者的权益,在得到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的同意后进行课堂创新,进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有效辐射。

 


—— 信息源自:中国青年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