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特刊
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 王建利
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勉励广大青年学生把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作为本届全国大赛的承办省份和活动的发起组织者,陕西省高教系统坚持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任务,作为全省高校“开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坚决把回信精神贯穿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一、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省委书记娄勤俭就学习贯彻回信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力筹办好大赛活动进行专门部署。全省高校迅速掀起学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引导广大青年努力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德才兼备的有为之材。
深刻领会回信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回信精神上来,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好延安精神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和动员广大青少年在实践中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全力以赴办好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二、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顶层设计。陕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陕西省“十三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作为“四个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进行系统部署。
全面深化改革。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计划,坚持以教育教学创新为主阵地,以创新创业活动为主抓手,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全过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集聚社会合力。组织高校与一大批企业签订了共建创新创业学院协议,聘任一批优秀企业家、创投机构负责人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深度指导,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以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全力办好大赛。系统推进全国总决赛筹备工作。按照“创新、开放、节俭、特色”原则,精心组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一带一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等特色活动。加强综合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做好大赛经费保障、宣传保障、服务保障、安全保障等。
以勇立潮头的精神推进改革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郭华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思想加以教育引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高校创业学院建设,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农村、深入企业,服务浙江的“五水共治”“两美”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开展“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大学生助力剿灭劣V类水”“百校联百镇”等教育实践活动,把创新创业的青春梦想融入到浙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首先,以课堂教学创新为先导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扩大小班化教学,推广分层分类教学,全面减少必修课。鼓励高校设立创新学分或制定创新创业活动替代相关课程学分政策,改革教学评价,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引导高校多渠道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等人才培养环节。其次,大力推进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学校建立行业特色二级学院等混合所有制学院,积极支持学校和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共同培养人才。再其次,实施“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培育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创业导师数据库,建立创业导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和锻炼成长的长效机制。最后,多渠道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整合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校外实践等资源,营造学生自由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氛围,坚持“面上普及、点上培育”,建立“创新项目+创新团队+创新基地”模式。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强化实践育人,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以文化培育为目标,着力营造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创业土壤的厚植,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特别注重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引导高校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校园氛围和环境。如温州大学立足“崇商文化、市场滥觞”的温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温大模式”;宁波大学传承与发扬“宁波帮”精神文化,形成“爱国爱校,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加大创新创业精神宣传,弘扬创新创业正能量,以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激励大学生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结合在一起。绍兴文理学院张秀龙同学主持的“格桑梅朵——致力人人公益的结对类互联网平台”公益项目,专注于帮扶解决四川藏区贫困孩子的教育问题,探索“互联网+”精准帮扶新方法。诸多案例激发大学生把个人的创新创业和国家、民族、家乡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站在新的起点,我省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育一大批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的创新创业生力军,使浙江的高等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为双创人才培养厚植成长沃土
福建省教育厅厅长 黄红武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必须聚焦创新创业教育从1.0版本向2.0版本时代进发的新趋势,推动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厚植成长沃土。
教育的自觉与自觉的教育相结合。一方面,主动融入“新福建”建设,实施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指导服务的“三建设一服务”专项举措;主动融入“双一流”建设、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二元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重大发展大势。另一方面,88所高校及相关行业企业自主成立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联盟;30所高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20所高校通过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评估验收,6所高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有形载体、有形运作”模式在自主探索中逐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