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八旬老教授两百万资助260名学子:国家要兴旺,没教育不行

--------------------------------------------------------------------------------
点击次数:2062  发布时间:2017-8-14 16:08:37

 

(原标题:八旬老教授两百万资助260名学子:国家要兴旺,没教育不行)

在为“中国好人榜”拍摄的蓝底免冠照上,86岁的方敬歪着脑袋,笑着露出一口补得横七竖八的牙,一头银发被打理得一丝不乱,身上的白色蓝条纹衬衣微微泛黄。
方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认真“打扮”过自己了。
26年前,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岗位退休后,他执意回到老家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宋庄镇,继续发挥余热,给当地的村里娃和乡镇公务员们免费上课。
方敬虽年事已高,却对时事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
他总是拿着一柄放大镜,埋头读书。华师大教师吴潇岚最近一次在宋庄镇见到方教授时,他的案头放着一本已经看了一大半的《新华文摘》,“他说村民们以为当老师的什么都懂,时常请教许多他自己并不了解的问题。所以,他订阅了七八种报刊杂志,作为自己了解社会、了解国内外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
时下关注度极高的大数据产业,方敬早在五六年前就通过研读各种前沿读物捕捉到了这一趋势,而且通过培训课程,他让江苏连云港赣榆县的政府工作人员了解了未来大数据可能产生的应用前景。
方敬在村里“德高望重”。刚回家乡时,村民卫生意识淡薄,村庄环境较差。方敬看不惯,但他也并没有“动嘴”,而是直接“动手”。晨光里,夕阳下,总有一个拉长的影子在默默清扫着乡野小路、街角亭落。
遇上卫生习惯不好的人家,方敬一连五六天上门打扫,主人家不好意思,最终养成了打扫卫生的好习惯。几年下来,在方敬的影响下,这个曾经脏乱的小村庄竟被“扫”成了个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方敬的家,有个雅致的别名——“景清书苑”,是用方敬恩师“胡景清”的名字命名的。老人在宋庄中学设立的奖学金,也叫“景清奖学基金”。
“景清书苑”的门厅墙面上,挂着一排老照片,里面有胡景清、赵有权、沈尹默等人——他们都是方敬的老师。
方敬说,尊师是他的家规。“如果没遇到胡景清先生,我早就辍学了”。
高中时,因为家庭贫困,方敬只靠每天中午偷喝自来水充饥。胡景清发现后,让他每天陪自己吃中饭,还包下了方敬的全部文具用品。高中生涯,他几乎都是靠老师这种无声的接济度过的。
胡景清对方敬的接济直接促成了方敬后来对260多名学子的资助。
1978年春,正在上海教书的方敬返乡,他为赣榆县宋庄乡任村的贫困所震惊:宋庄仅有两间瓦房,没有门,多数人家用的都是芦苇编的席子。
那年开始,他立志为家乡青少年教育尽力。为救助贫困学子,他多次往返于上海与赣榆。
上世纪80年代初,方敬以3万元成立奖学基金会。后来又在1993年于宋庄中学设立了“景清奖学金”,并陆续为学校赠书4000余册。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改变了宋庄镇很多渔业村盛行的“上学不如上船,读书不如赚钱”的短视观念,激发了四乡八邻重教尚学的热情,让这个1800人的村子走出了140多名大学生。
1998年初,67岁的他毅然返乡。除设立奖学基金外,他还通过多种形式救助了200多名贫困生。周围村民中,有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都会收到方敬送来的“贺礼”;谁家孩子面临因贫失学的困境,总能得到他的援助。“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没有教育是不行的。”方敬说。
柳行村尚同学高中时热爱美术,却因家贫一度想辍学,方敬一边作他的思想工作,一边给他艺术的启迪,还提供资金支持,找老师帮他指导,终于使他完成了高中学业并考入中国美院,后取得博士学位。如今小尚已在高校任教。方敬家中的几幅油画,就是小尚学生的作品。
据不完全统计,方敬回乡定居的这些年里,用自己的积蓄资助贫困生、帮助学校改善教学条件已超200万元。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