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
点击次数:2529  发布时间:2017-7-26 11:37:07

 

  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教育多项指标世界中上

  2014年,《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印发,进一步瞄准了教育短板;同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高考“唯分数论”的情况逐渐开始改变;2015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印发,农村教师更有了“留下去”的理由。

  营养午餐计划,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令择校热、择班热降温不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让不少困难孩子的大学梦成为现实。一项项政策的落地,展现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高于中高收入国家69.2%的平均水平;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104%,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全球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全民教育目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超出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近1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今天的中国,正向着“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这一目标砥砺前行。

  投入:教育经费连续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

  每年高考结束,各地教育局的资助管理中心就开始忙碌起来。

  去年8月,贵州盘县珠东乡巴达克村的谈洪来考上了六盘水师范学院。跟着录取通知书一起来的,还有一本《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如果没有国家的助学贷款、助学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直接受惠于国家资助政策的谈洪来说。

  教育要发展,财政投入上的优先保障是重要前提。国家财政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保证了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2.3万亿元,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28%,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4%这一目标,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此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扩大教育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13年为2.4万亿元,2014年为2.6亿元,2015年为2.9万亿元,2016年为3.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以上。

  今年年初,《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这“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坚定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始终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坚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坚持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倾斜,坚持向乡村教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各级各类教育保障程度不断增强。

  公平:生活补助政策惠及近130万名乡村教师

  曾几何时,在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只是一排低矮的平房,操场只是一片泥巴地。如今,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塑胶操场平整宽阔,教学大楼窗明几净。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5年来,党和国家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让教育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全国77%的县、21.8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范围,贫困地区的孩子不仅有了实验室、图书室,还有了“班班通”等优质教育资源;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591亿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13.4万所学校、3600多万名学生,农村学生上学饿肚子、吃冷饭的现象基本消除;“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两期以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16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比2012年提高了12.9个百分点;“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的实施,使中职东西部联合招生每年达30万人,边远贫困地区的许多家庭实现了“一人学艺,全家脱贫”的愿望。

  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一支素质过硬、稳定性高的乡村教师队伍必不可少。过去,“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是我国广大乡村教师工作的难题。可喜的是,2015年6月,第一部专门指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印发了。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安徽省利辛县望疃镇草寺小学的李慧感受到了工作环境、生活待遇上的种种变化。“除了国家基本生活补贴,我每个月还有500元的艰苦津贴。此外,学校还给安排了周转宿舍,也经常组织交流培训。”李慧说,“现在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截至2016年底,在全国22个实施省份的70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级单位中,有684个已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覆盖率达到97%,惠及8.1万所学校的近130万名乡村教师。从提高生活待遇到城乡教师流动,从职称评聘倾斜到建立荣誉制度,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改革:大城市公办中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超九成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作出全面部署。5年来,教育系统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推公平、以改革提质量、以改革添活力。

  今年6月6日,守在考场外的上海考生家长吴遵民很高兴:“取消文理分科,孩子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了;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孩子身上的压力减轻了。真的要为高考综合改革点赞!”作为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颁布,传递出高考从“看分”向“看人”的转变。

  如今,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读书的万方玉深感幸运:“我来自重庆市云阳县上坝乡,要不是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我怎么也不敢想象自己能来到未名湖畔、博雅塔旁。”自2012年国家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起,5年来,全国高校累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27.4万人,万千贫寒学子圆了大学梦。

  一学年快结束了,安徽省铜陵二中汪瑾慧的妈妈对孩子的状态非常满意:“铜陵实行的‘阳光分班’,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没有重点班,师资配比也很均衡,让人省心放心。”近年来,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大城市公办中小学学生就近入学比例超过九成,“择校热”呈现出降温之势。

  此外,“满足寄宿需求、营养需求、上下学交通需求”的“三优先”原则让留守儿童的生活不再艰辛;“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入学”的政策让随迁子女有了依靠;“医教结合”“融合教育”“送教上门”的措施,让残障学生看到了希望……党和国家,保障着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5年来,一系列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让人民实实在在地感到满意。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