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活”起来

--------------------------------------------------------------------------------
点击次数:2312  发布时间:2017-6-27 17:00:53

 

“让职业教育活起来”是陈宝生部长对职业教育工作发展状态的期盼。“活”是发展的前提,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让中等职业教育“活”起来。活不活,看政策。中等职业教育“活”起来的第一步就是政策到位。通过政策贯彻,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有条件;通过政策激励,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有力量;通过政策落实,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依法推进改革,建构“活”起来的政策基础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短板位置。从社会视角来看,不少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经费稳定增长机制远未形成;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整体较差,基础能力建设滞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还较为严峻,不少地区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信心不足,有的甚至主张取消中等职业教育。从学校视角来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亟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困难重重,技能教师普遍短缺;教育教学管理有待规范,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信息化程度普遍较差,尤其是软件建设亟待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础较为薄弱。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法》贯彻力度不够,带来财政投入不到位,地方欠账较多;管理僵化,学校自主权不足。要让职业教育“活”起来,必须贯彻落实好《职业教育法》,明确地方政府维持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职责。

  政府要履行管理者的职责,承担好管辖范围内职业教育组织、设计、建设、推进、监管等多方面的职责;作为出资人,政府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取得一定社会效益的职责;作为需求方,政府有义务对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要求。

  必须看到,目前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集中的权力还比较多,学校自主权还有待进一步落实;有些教育行政部门该管的事没有管好,不该管的却管得比较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服务好育人工作,如何服务好学校发展,内容还不明确,要求还不具体。因此要将改革的重点放在放权、管理和服务上。

  激发社会参与,集聚“活”起来的社会资源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仅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仅有政府一方面的积极性也是不足的。要在投入和管理上打破政府办学“单一化”现象,形成多个办学主体、多种投资主体共同办学的多元格局,为中等职业教育真正“活”起来注入更多能源。

  社会广泛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一方面能集聚到更多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和智慧资源,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资源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改变传统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形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目前,投资、投身职业教育缺少的不是资源、不是热情,缺少的是政策,只要政策激励到位,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就能形成让职业教育“活”起来最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激励社会成员广泛参与职业教育办学,须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抓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尽快完善促进社会力量办学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教育捐赠等激励机制,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明确参与者的权力与责任。二要建构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处理不同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办学主体的矛盾和冲突,形成具有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的利益共同体。三要积极探索最能激发办学活力的办学形式,形成能充分融入多种办学要素、多个办学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的格局,如校企合作办学、国有民办、公办民助、股份制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形式。

  创新学校制度,激发“活”起来的学校力量

  中等职业学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中等职业教育能否真正“活”起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情况。落实办学自主权,关键在于建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建设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可抓住四个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带动一般环节的解决,推进制度建设。

  一要以激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为要领,规范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明确政府管理职业学校的权限和职责,有的项目需要政府“放权”,有的需要政府“收权”,有的需要政府“授权”。另外,政府要改变职业学校校长的任命制度。

  二要以制定职业学校章程为抓手,建构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在章程制定过程中既要着力于学校章程共性的保持,又要致力于章程的创新。要突出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落实办学自主权;注重职业学校个性特色的体现,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办学模式上创新特色,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创新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特色。

  三要以建构学校议事制度为突破,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通过议事制度的建设,让政府、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大政方针的制定上来;让更多的教职员工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集聚更多的智慧;进一步尊重和保护教师的意愿和合理诉求,切实保护教职工的合法权利;确保学校决策的公平、公正、公开,能够得到更多教师的认可和支持。

  四要以校本管理为参照,完善和创新校长负责制。在创新学校制度过程中,可参照校本管理理念,在完善校长负责制中进行创新,在创新中进行提升,实现校长负责制在新形势下的内涵升华。创新职权统一意识,将权力更多从校长手中转移到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改变学校权力体现意识,学校办学自主权应更多地体现在学校层面,而不是集中在校长手上;组建集体议事、共同决策的相关组织,将谋划权、决策权更多地落实到相关机构上;明确校长的职责和权力,保证校长“制度无授权不可为”“制度授权必须为”。

  (作者 周俊,系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7年05月16日第9版 版名:职教周刊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