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部考试中心点评浙江高考作文: 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

--------------------------------------------------------------------------------
点击次数:2362  发布时间:2017-6-8 11:21:09

 
 浙江首次新高考·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高考语文,每年最受关注的就是作文题。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昨天,语文科目刚结束不到一个小时,就有浙江考生赶去一个叫“卢新华”的微博打卡留念了,因为作文题里的那个“作家”就是他!
  卢新华是谁?很多中年人应该对“伤痕文学“有印象,卢新华就是“伤痕文学”的开创者。1978年8月11 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短篇小说《伤痕》,由此开启“伤痕文学“流派,并激发此后的先锋文学。作者卢新华当时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24岁。浙江卷的这段作文材料,源自他写的一篇文章——《读三本书,走归零路》(初发《光明日报》2015.12.10,《新华文摘》2016年第5期转载)。
  专访卢新华 读书的问题不光是读书和知识 还有自然和社会
  昨天下午4点,快报记者拨通了卢新华的电话。卢老师很忙,一边盯着家里的装修,一边应对各路媒体记者的采访。
  快报记者:能谈下你的近况吗?
  卢新华:我现在除了写作,我还有一个身份,是两个公益组织的高级顾问。
  快报记者:这次您通过高考的方式走近90后的年轻人,你有什么感想?卢新华:这次高考选我做题目,有一点还是挺高兴的,因为当初这篇文章是写给《人民日报》的,证明我还有我的读者,我的知音。至少出题目的老师对这篇文章是认可的。
  还有一点我认为,对我们中国人来讲,都有一个读书的问题。读书的问题不光是读书和知识,还有自然和社会。对今年高考的学子们,如果考试考完以后,温习的时候再来查一些(这个考题的)资料,对他们会有启发和帮助的。
  一方面,考进大学光读书本知识对人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读自然和社会,还要读自己的心灵。把这些都融会贯通以后,这样的人生才是完备的。另一方面,即使高考没有成功,可能会走上工作岗位,对他们也有启发,一个人的成功不一定是在课堂里、图书馆里,整个世界、大自然就是一本书。大自然是所有书本知识的本源。语言和文字是有局限性的,对自然和社会的领会和描摹是远远达不到的,光读文字的书是不够的,所以还要读无字的书。
  这两本书读通了还不够,还要读好自己。自己就是指心灵。从读书的角度来讲,就是读书本知识,读自然和社会,读自己的心灵。我能把对生命的体会和体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还是很高兴的。
  快报记者:您当年考上复旦,还记得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什么吗,语文考得怎么样?
  卢新华:叫《苦战》,是叶剑英的一首诗,“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不知道分数,应该考得不错吧。当年我们不知道分数。
  快报记者:浙江的作文题,怎么可以写出彩?
  卢新华:我觉得对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因为写好这三本大书的关系确实需要人生的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两本‘书’对高三学生来说就已经很难了,要读好第三本‘心灵之书’更难。
  重高语文老师: 怎么梳理三本大书的关系很重要
  教育部考试中心,昨天发布了浙江卷作文题的专家解析:“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
  快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一线教师,老师普遍觉得今年的作文比较好写,这样的作文题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论述文的文体要求也都在“意料之中”。
  一位重高的资深语文老师说:“这道作文题应该说是回归了‘语文味’,书卷气比较重。首先,给考生的材料很好理解,字面上没有设置障碍和陷阱,完成作文不难的。但有些同学说只写其中一种“书”,可能风险比较大吧。我个人认为,这个题要写得出挑,关键是怎么梳理‘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三者之间的关系。”
  另一位高三语文老师则有点“担忧”:“近两年,浙江卷都在考察思辨性。我们大多数学生平时都接触有字之书,应试学习,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感触很少,如果缺少经验体会,梳理好三层关系不容易,容易显得空洞。但这个关系要是描写得生动,拿高分的机会就大了。”
  有学校小升初面试题
  “撞”到了高考作文题
  昨天语文考试结束后,网上热传宁波蛟川书院,今年5月底学校小升初的一道面试题,其中有一题神似高考作文题——生活中有许多有字的书,也有许多无字的书,请以“生活中的无字书”口述一篇时间不少于2分钟的小作文。
  快报记者联系上蛟川书院,校长证实:“确实有这个事,但只能说机缘巧合,完全是碰巧。”据了解,这道题今年小升初的口试题目,由命题老师原创,并非选自资料。
  昨天杭州锦绣·育才附属小学也有家长报料——前几天开的家长会,班主任竟然“撞”了高考作文题。
  一(1)班的班主任周玲玲老师说:“也是巧合啊,当时家长会的主题是阅读,读什么书很关键,一是要读有字的书,我推荐了一些书,还建议家长在生活中教孩子认字;第二就是要读无字的书,参加学校、家庭各类活动的时候,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等品质;最后就是要读心灵之书,培养孩子良好的修养等。”
  部分高考作文题
  2017年高考,各省市作文题目随即公布。一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命制。
  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上海卷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