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4到12岁是审美塑造好时期 沪上博物馆面向儿童开展多元化艺术教育

--------------------------------------------------------------------------------
点击次数:2227  发布时间:2017-6-2 14:15:04

 

沪上博物馆面向儿童开展多元化艺术教育

  6月1日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上海多家美术馆推出精心设计针对青少年的艺术活动,让他们亲近艺术,为孩子们未来人生的艺术品位打基础。

  仍缺乏优质资源

  这个“六一”节,上海的美术馆、博物馆热闹非凡。震旦博物馆在儿童节推出“另眼相看”博物馆周小肉个展,艺术家根据博物馆馆藏文物,用童言童语和质朴的插画作伴,衍生出一系列可爱的作品。展览一直延续到7月底,其间还有5场讲座和幼教活动,周小肉将带领孩子们一起画自己心目中的文物。“我不会教他们临摹,而是让他们对文物做出自己的理解,用画笔表达出来。”

  上海博物馆亲子教育平台SmartMuseKids自去年11月启动以来,已经上线40多种200多个课程,今年6月的亲子课程上线仅几个小时名额就被报满。震旦博物馆的亲子课程同样火爆。上博教育部副主任陈曾路认为,博物馆儿童艺术教育的热潮是回应市场需求的体现,“上海亲子教育总量虽多,但优质资源少,缺乏专业的有公信力的品牌。美术馆、博物馆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责任做好导向。”

  艺术不只是学校的标准

  观众视野越来越宽,对博物馆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上做提升,是不少博物馆的共识。

  周小肉的课上有个孩子在学校里被美术老师批评画得不好,家长为此带她来博物馆“进修”,她发现女儿在被鼓励的情况下反而能画出好东西,只是未达到“标准”而已。“学校教育常常是量化的,但艺术教育不能量化。博物馆和外面美术馆机构最大的不同是,眼光更长远一些,至少让他们知道艺术不只是学校的标准,美是很宽泛的。”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博物馆、震旦博物馆的亲子课程都是收费项目,仍然难以抵挡家长们的热情。“很多家长已经没有那么多功利思想,博物馆亲子课程除了知识点和技能的习得外,更多的是思维方式的变化。”陈曾路记得有位家长反映,在读幼儿园的孩子虽然不识字,但因为跟着家长去了很多博物馆,学了很多自然科学知识,所以会判断什么是骨头、什么是化石,甚至知道新石器时代的小口尖嘴瓶怎么自动装水。陈曾路认为,文化基因和审美的塑造必须在4到12岁之间。过去都说博物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现在应该是社会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它也许会影响你一生的生活质量。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