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思考:人才争夺战 二线城市靠什么赢

--------------------------------------------------------------------------------
点击次数:2185  发布时间:2017-5-31 13:34:59

 

落户、住房等方面的优惠,增加了二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过,单有这个还不够,还必须努力发展高新产业,让人才有足够理由留在二线城市。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是历代兴衰更替的重要原因;城市发展道理亦然:要想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在城市竞争的赛道上“一马当先”,就必须聚集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让天下英才为己所用。

近期,武汉、西安等二线城市,纷纷出台了“人才新政”,不但用近乎“零门槛”的落户条件,吸引大学毕业生工作、定居,甚至还拿出一定数量的公租房,解决年轻人安居乐业的“后顾之忧”。“抢人才”,成了二线城市发展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力量。

虽然尚不清楚,这些直奔年轻人而去的“人才新政”,最终效果如何,这种重视人才、服务人才的做法,无疑是值得提倡、值得鼓励的。

经济新常态下,以出口、投资、消费为“三驾马车”的传统拉动模式,日益呈现出疲软之势。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激发新活力、打造新动能,让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从而形成新的增长点。显然,具有高学历且无所畏惧、不被拘束的大学毕业生,就是承载城市梦想的最佳载体,被各个城市不约而同地瞄准选中,寄予希望。

以杭州为例,不管是第一代企业家鲁冠球,还是第二代企业家宗庆后,如今在影响力、城市贡献度上,都难以和马云相匹敌。所以,马云曾短暂待过的上海,才会有“为什么留不住马云”的反思;武汉、南京、西安、郑州等铆足了劲儿向前冲的二线城市,如饥似渴地争夺人才,希望也能培育出自己的马云及阿里巴巴。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二线城市“人才争夺战”中诸如落户、租房、买房等“政策大礼包”,仅仅只能把人吸引来,至于能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则需要综合考量城市环境、行政效能、教育卫生水平、产业结构等等复杂因素。

毕竟,谁都无法想象,一个空气污染严重、市容环境糟糕透顶的城市可以留住人才,一个关系横行、效率低下的城市可以留住人才,一个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创新机遇严重不足的城市可以留住人才,一个医疗水平难以保障、孩子上学困难无比的城市可以留住人才,一个封闭保守、开拓不足的城市可以留住人才……

换句话说,对人才的优厚待遇,其实不能局限于人才。只有以吸引人才为契机,下大力气全面改善城市的方方面面,让生态环境、产业布局、文明意识、行政效能,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那些剑指人才的政策,才有价值,才有未来。

特别是在高新产业上,一线城市仍然具有绝对的优势。很多人才因为工作选择,只能到一线城市。所以,对于二线城市来说,如何在高新技术产业更好地发展,对吸引、留下人才至关重要。

所以,拼人才,仅仅只是一个表象,更关键的是拼城市综合实力。要想让人才扎堆涌现,托起城市的明天,就必须给他们提供足够广阔的人生舞台。没有一展所长的舞台,没有开明开放、兼容并包的城市精神,没有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即便落户政策再宽松,人才最后依然会“孔雀东南飞”。

落户、住房等方面的优惠,增加了二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过,单有这个还不够,还必须努力发展高新产业,让人才有足够理由留在二线城市。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