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名校“掐尖”让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
点击次数:2140  发布时间:2016-12-22 14:20:53

 

每到招生季,名校“掐尖”忙。从大学到高中、初中,甚至部分打着“名校”牌子的民办中小学校都进入了一种特别忙碌的状态。他们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的都在打一场新生质量的“争夺战”。各学校想尽办法以综合素质评价、签订考前协议、干涉学生志愿填报,甚至予以金钱物质奖励等方式规避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广大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给予了厚望,都希望倾己之力为他们营造尽可能高的“人生起点”。“掐尖”考试就“顺理成章”的成为进入名校的重要途径。进入名校后,一方面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享受高考提前内定部分名额的优厚政策,这怎能不让广大学生及家长趋之若鹜?家长、学生的追捧为“掐尖”提供了重要的“需方市场”。

从学校而言,一是“名校”之名由来已久,这就需要好的育人成绩来做支撑,好的成绩则需要有优质的生源作保障。于是,“掐尖”也就成了各个名校间相互博弈的重要手段。二是通过“掐尖”抢占优质生源的同时,还可以圈定一部分有入学需求,而学生成绩又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向他们收取“赞助费”“借读费”等,用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大,从而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名校间的优质生源争抢就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供方市场”。在此基础上,“掐尖”考试便成为了架在名校与优质生源之间重要的桥梁。

近年来,一些名校招生范围不断扩大,规模不断膨胀,体量惊人,刷新着一个个中、高考神话和名校光环。而同时,一些“非名校”的生存空间却被狠狠挤压。这样层层“掐尖”的结果,导致一些“非名校”优质生源匮乏,办学举步维艰。这种打破教育规律的模式已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阻力。一方面,名校本应服务的区域内渴望入读优质学校的学生怨声载道,学校跨区、跨市招生,必然挤占本应属于他们的的学位;另一方面,“非名校”教育成绩下滑,使得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质量不信任,加剧了优质生源的流失。成绩出不来,学校、老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遭遇挫折,一些好的师资纷纷出走,这又是对教学质量的釜底抽薪。

教育本无捷径可走,如果只是一味借辉煌之过往,势必不会长久,终究会被摘下光环,被人所超、为民所弃,一家或几家“独大”的方式只会让教育之路越走越窄。由此可知,“掐尖”现象是搅乱教育生态的重要推手,这些有悖于教育发展规律的现象危害极大,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教育要回归教育本质,戒除功利、浮躁,潜心育人,名校长应抛弃名利、一心治学,学校之间比的不应仅仅是学习质量,而更多的应该是引路育人的质量。名校要目光长远,以天下教育为己任,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可否认,名校有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既要示范,就应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之范,示学校科学管理之范,示立德树人之范,而不应示违规招生“掐尖”之范。“掐尖”本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更有投机取巧之嫌,就算以此方法暂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很难长久,更不会得到同行的认可和社会的肯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硬起手腕,一旦发现违规“掐尖”招生行为,必须严肃处理,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如果规定出台后,违规现象依旧存在,即使被发现了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处理,那么再好的规定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同时,要努力营造良性的教育生态环境,这既需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家长们转变观念,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从而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李修国,系河南省新乡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 信息源自:中国教育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