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教育时评:大学生“慢就业”,需要更多宽容与理解

--------------------------------------------------------------------------------
点击次数:2180  发布时间:2016-10-8 11:14:29

 

原标题:教育时评:大学生“慢就业”,需要更多宽容与理解

社会应对选择“慢就业”的学生给予更多理解与宽容,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成长之路创造更自由的空间和环境。

最近,校园招聘将迎来高峰期。有数据显示,预估届时将有1000万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不过,其中一部分人并不着急就业,而是选择暂时游历、陪父母、了解市场等,成为“慢就业一族”。

“慢就业”,在国内还较为新鲜,但在国外远非什么新事物。在国外大学毕业学生中,不少选择“间隔年”,即大学毕业之后不马上就业,而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到海外游历、参加志愿活动,从而增加见闻、提高社会阅历,为自己下一步的人生发展做出更好的思考与选择。这种“间隔年”,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真正明白自己未来想做什么。

有很多问题,是在书本和课堂中找不到答案的,特别是我们的人生选择。大学毕业了,所选择的不仅仅是自己去做一份什么工作、到哪个单位,其实也是选择自己用怎样的人生价值、态度去过完这一生。“间隔年”,可以给予学生时间和合适的环境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近年来,“间隔年”概念也进入我国高校,一些学生选择在毕业后“慢就业”,去旅行、做志愿活动。可总体而言,社会对“慢就业”的接受程度还不高。主要原因是社会存在比较功利的成才观,强调“早成才”、“快成才”,社会舆论与用人单位对“慢就业”存在误解,认为“慢就业”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慢就业”是一个学生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大学生就业服务也与“慢就业”不接轨。选择“间隔年”和“慢就业”的学生要有很大的勇气。

很多家长也都希望孩子早一点毕业,为何要“白白”浪费这一年时间?媒体也特别关注某个学生十二三岁就考上大学,刚20岁就获得博士学位诸如此类。事实上,一个学生的成长,不能只看速度,而要看其成长路是否走得踏实,一直在校园读书的学生,很可能因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而不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陷入迷茫。而在工作之前,花一段时间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完善自我,可以更好地找准自己人生发展的方向,不至于对未来迷茫。

现在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把大学最后一年,都用于找工作,即使碰壁,也不好好反思自己,包括该如何定位、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还一味跑人才市场。不少学生虽然找到工作,但上班之后,却发现工作并不适合自己,这就是没有能够很好认识自己的缘故。

要让“慢就业”能够在大学毕业生中顺利实现,不但需要社会转变人才观,还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国外的学生,能享受“间隔年”,是因为大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自由选课、选师、选时,而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还主要是学年制,就是实行学分制,也是学年学分制。另外,一些高校特别关注毕业生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对学生各种施压,来保障学校就业率,也对大学毕业生造成困扰。

学生如能通过“慢就业”,对社会和自我有更充分的认知,有理性的择业定位,减少定位不准、盲目从众等职场问题,未来发展会更好。“慢就业”虽然看上去“慢”,但由于未来人生走得稳健,某种程度是更“快”。社会应对选择“慢就业”的学生给予更多理解与宽容,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成长之路创造更自由的空间和环境。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