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全国高职院校长天津论道推进职业教育“共享”之路

--------------------------------------------------------------------------------
点击次数:2563  发布时间:2016-9-29 10:17:08

 

日前,第十一届全国高职院校长高峰论坛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高职院的校长和专家论道渤海,就职业教育中的现代学徒制度、建设协同创新平台、锻造工匠精神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校长和专家们指出,职业教育,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共享”的理念。学校、企业、行业,资源的共享,让合作得以深入;数据、信息、知识,网络的共享,让创新更加便捷;引进来、走出去,技术的共享,让各方走向共赢。

共享校企资源,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王宁博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模具制造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去年通过考试筛选,他和班里的其他七名同学进入到“麦格纳”计划,开始接受“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每周3天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两天到麦格纳公司车间进行基础的钳工训练。”王宁博说:“来到公司车间,我才对汽车、对机械、对零件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比看书本、听理论有趣得多,也实用得多。”

现代学徒制,说到底其实就是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认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为青年人走入‘工作世界’奠定基础,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反映在课程和教学层面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以往我们的职业教育课程大多没有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打个比方,我们学习怎样开车,学校如果让一个老师教踩油门、一个老师教换挡、一个老师教打方向盘,那么学生就会缺乏对实际操作层面关联性和全面性的认识,就很难培养全面工作的能力。”赵志群说:“现代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会简单重复劳动,而是要有综合职业能力。而只有现代学徒制,才有可能提供‘真实工作’的学习情境。”

“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让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实现共享融通,这是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原则。

“海鸥表”作为民族钟表产业的代表,肩负着“从中国第一到世界领先”的民族品牌使命。然而,高端手表制造人才的缺失是海鸥面临的最大问题。2011年,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海鸥表业集团在原有联合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基础上,开启了“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国祯介绍说:“我们学校和海鸥公司在共同调研与梳理国内外制表与维修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基础上,融合职业资格标准以及公司员工培训与等级认定有关内容,形成《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在海鸥集团,我们的学生有专门的手表装配维修实训基地和自动车加工实训基地;在学校,海鸥有一名副总工程师和三名高级技师常驻,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教学。在钟表大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我们的学徒成长很快。”

共享数据信息,建设互联网协同创新平台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是一个职业院校的老师,你希望与来自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等不同机构的专家一同进行教学研究。此时出现了一个网络平台,你可以新建一个课题,搜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数据资料;可以定制人员、时间、可视化项目管理方案;还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专家进行交流研讨、征集意见、撰写方案、联合开发新产品……

这样一个数字化资源共享和实时互动的网络平台不再只是想象,中国知网打造的“职业院校协同创新平台”日前已成功上线运营。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与创新,“知识协同”是其中的关键要素。企业需要学校创造知识,学校需要企业应用知识,只有建立起跨组织、全过程的交流平台,健全协同研讨的机制,才能让思想得到碰撞,形成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关系。

“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搭建有利于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和分工协作的‘云平台’,带动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亮认为:“这将促进学校和企业进行高效率的战略协同以及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教材教案创新、师资建设、实训方式创新的操作性的协同,使学校更多的利用企业资源和国家资源,更好更多培养出企业急需以及未来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职业院校协同创新平台面向多机构、多人员,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了互联网上的校企合作。例如,一所高职院校想要设置与政策、行业、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就可以依靠这个平台。既要搜集本地区发展的整体规划,又要共享当地行业人才需求报告,还要结合企业发布的岗位招聘需求,这样才能做出合理判断。

同方知网教育与文化公司总经理徐海庚说:“通过这个平台,院校将所需的资源需求反馈给企业,企业将最新技术动态反馈给院校,从而真正将企业一线技术融入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另一方面,院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建立起科研信息共享及技术转换机制,打破协同体之间的体制壁垒,提供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

共享工匠精神,打造职业领域的“孔子学院”

如果说鲁班的名字是中国工匠精神的象征,那么“鲁班工坊”则称得上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标志。

今年年初,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城府大城技术学院建立的“鲁班工坊”正式挂牌运营。它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优秀的职业教育成果走出国门,与世界分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于兰平介绍说:“‘鲁班工坊’采用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的方式,它汇聚了最先进的教学装备,集中了优质的双语教学资源,采用了远程网络视频交互教学手段。中泰双方还选派了优秀的‘双师双语’师资队伍,选用了最新编制的中英泰三种文字教程。此外,还利用空中课堂、视频、微课等先进手段进行实时教学。”

“泰国当前的职业教育还极其缺乏实践动手的环节,‘鲁班工坊’的出现,大大增强了我们学院的办学实力,为泰国和东盟国家的专业技术学生提供了他们所急需的工程技能和创新技能。”泰国大城技术学院院长哲仁说。

今年3月,来自泰国5所职业院校的27名师生,作为第一批培训师生来到渤海学院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7月,渤海学院的30名互换生、3名教师赴泰国交流;9月,20名泰国留学生也来到渤海学院,将进行为期3年的高职留学……目前,两校还在商讨建设学分、学历、技能证书互认的“机电一体化”国际专业,希望实现更广泛的专业合作、竞赛合作、技术合作、培训合作、创新合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都迫切需要更多的‘工匠型’技术技能创新人才。与世界共享鲁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强国际技能人才培养合作,也是职业教育的责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会长周建松说:“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对话,将国际先进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国内的教学之中。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发展中国家开展职业教育援助,让中国的仪器设备、技术技能走出国门,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29日 19 版)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