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7日讯(记者佘颖)在今天举行的全国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表示,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87%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三年时间的网络接入数量超过了过去历年积累接入数量的两倍以上,城市学校基本实现互联网全覆盖,85%的农村学校实现互联网接入,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互联网接入率近一年增长了7%,对于量大面广的农村中小学来说,进展非常大。在互联网通达的基础上,全国已配备多媒体教室272万间,占普通教室的73%,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室比例为63.6%,近一年增长了14%,82%的学校实现至少拥有一间多媒体教室,78.4%的农村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51%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全国已有16个省份学校互联网接入比例达到90%以上(包括安徽、四川和贵州3个超过万所中小学的中西部教育大省)、17个省份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
除了乡村中小学,我国还有近6.4万个乡村教学点,多数分布在大山深处、边陲海岛、戈壁草原,交通不便,地理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是我国教育的神经末梢。它们不仅为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提供了保证,也是守护众多留守儿童的爱心家园,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全国6.4万个教学点基本实现了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教学点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的开课率大幅度提升,4.4万个教学点开出了项目实施前因缺少师资无法开出的国家规定课程,5.3万个教学点(包括很多“一师一校型”复式教学点)已开齐全部国家规定课程,超过半数的项目省份已实现所有项目教学点开齐全部国家规定课程。此外,还有17个省份为条件较好的1万多个教学点开设了专递课堂,通过网络与乡镇中心校或城镇实验学校异地“同堂”上课,由城里的老师通过网络为教学点学生实时授课,真正实现了优质师资资源的共享。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持续推进,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教学点师资短缺和水平不高的实际困难,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改善了教学质量,有效地满足了近400万边远地区的孩子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杜占元说,"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学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且更有利于培养教学点学生信息时代的观念、习惯和生活方式,适应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