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全球第一!中国内地父母重视子女教育也应理性投入

--------------------------------------------------------------------------------
点击次数:2168  发布时间:2016-6-24 16:17:25

 

近日,据有关机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内地父母对子女教育经费的重视程度名列全球第一。与包括房贷还款、保险支出、投资理财及退休储备等财务需求相比,子女教育支出最为刚性。有近六成(59%)内地受访父母表示,子女的教育经费是他们最不可能削减的支出。(6月23日《北京晨报》)

  “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这句话,原本是针对地方政府而言的,如今用在中国父母身上,显然更贴切一些。在教育投入方面,中国父母宁可“牺牲自我”,也要成就孩子的未来。可见,无论是内地父母对教育经费重视程度全球第一,还是近六成父母表示子女的教育经费是他们最不可能削减的支出,均是一种“国情”。这恰恰中国父母的责任担当,便体现了中国独具特质的家庭教育理念和传统文化。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一些中国父母在重视教育经费上,失去了理性,走进了盲目重视、过度投入的误区。一方面,是“着急式”投入。比如,武汉“最着急妈妈”徐禾,儿子从半岁到5岁,已让他上了17项培优班,每周只有半天休息,每晚都到9点才回家;5年来,累计投入了近12万元培优费。另一方面,“盲目式”投入。比如,一些功利思想比较严重的父母,不考虑子女的学业情况,也不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就盲目地将子女送出国门求学。事实上,无论是“着急式”投入,还是“盲目式”投入,均不利于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反观国外,孩子只要满18岁就该自立,即使有的父母很有钱,孩子也要自己勤工俭学,大学毕业后自己找工作,自食其力。而在国内,孩子从小到大始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吃饭怕噎着,外出怕车碰着,交友怕学坏了。更有甚者,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孩子还在上大学,父母就早已为其置好了房,联系好了工作,准备好了存款。处在这样优越的环境和条件下,有的孩子把父母作为“啃老”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父母重视教育经费,也应理性投入。如果我们还继续沿用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孩子从小到大,仍然要靠父母包办学习和生活上的一切事情和费用支出,那可就真应了一名老外的那句话——“这真是中国学生的悲哀”了。更重要的是,父母重视教育经费,要量力而行。这个“力”包括家庭的财力、子女的才力及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否则,父母盲目进行教育投入,不仅使子女学业无成,甚至可能会毁了子女的一生。

 


—— 信息源自:东方网 张西流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