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1.8万元时薪”:在线教育将“抽血”公办教育?

--------------------------------------------------------------------------------
点击次数:2261  发布时间:2016-4-29 14:04:30

 
【摘要】 主持人:“1.8万元时薪”事件以后,很多人担心在线教育会“抽血”公办教育。闵生肃:先要明确一点,公办学校教师如果在网上公开售卖在线课程,有变相补课之嫌,肯定是违规的。

主持人:郑明达 苏娅

主持人:从各位的角度看,当前在线教育最大的特点或者优势是什么?

方孟(海南华侨中学办公室主任):科技让教育更精彩,在线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任意一个联通网络的学生都能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闵生肃(宁夏银川第十六中学政教处主任):没错,在线教育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碎片时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选择或更改课堂和老师,而且购买过一次之后,能反复学习。

廖代泽(武汉某在线教育网站负责人):在传统的培训机构中,老师的薪酬大约只占总收入的30%左右。在线教育没有地点限制,减少了场地和管理人员的投资。学费更少了,老师的收入提高了。

谢明(学生家长):去年我在“学而思”在线教育平台上给女儿买了一套数学课件,一共176节,每节12.5元。我觉得在线教育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反复听。但是,如果孩子自控能力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而且如果遇到什么听不懂的地方,也无法及时请教,互动性差。

艾福梅(新华社宁夏分社记者):确实是这样,靠孩子的自控力,拿着手机、iPad或者电脑,只学习不玩游戏是不可能的。而且师生之间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是品格修养的影响,这是在线教育目前难以企及的。

主持人:“1.8万元时薪”事件以后,很多人担心在线教育会“抽血”公办教育。

艾福梅:“1.8万元时薪”的确很有冲击力,“抽血”公办教育师资的担忧也非空穴来风。近年来,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部门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已经有不少公办学校优秀教师“流失”。

闵生肃:先要明确一点,公办学校教师如果在网上公开售卖在线课程,有变相补课之嫌,肯定是违规的。

赵女士(北京某在线教育机构前运营专员):在线教师薪资比较高,一定程度上确实对公办师资有很大影响。但在线教育作为“互联网+”的新产物,其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我认为并不一定着急下结论。

唐新建(湖南省湘潭市一中校长):没错,确实要把在线教育放到较长的周期内观察。短期看,可能有一些老师会因为经济利益选择离开,不过等网络授课的人多了,在市场规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利益的诱惑可能就不会这么明显了。长期看,线上教育不会冲击甚至取代传统课堂,对公办教育的影响也会逐渐减小。

艾福梅:但是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在线教育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对于那些已经在教育部门获得特级教师称号的优秀人才,荣誉已经有了,在线教育不仅待遇好,而且也能让更多学生受益,有很强的吸引力。

主持人:现在有观点认为,在线教育可能会成为应试教育的新平台。

闵生肃:以现有模式看,在线教育就是把传统课堂搬上网络,把黑板变成电脑屏幕、粉笔变成鼠标键盘。某种程度上讲,网络授课一定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新平台、新渠道。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闵主任说的这个现象很普遍。现在的确有很多人,把传统教育套上互联网的外衣,就变成了“在线教育”,比如网络题库、搜题软件等。这种做法是借助网络,放大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比如,学校从网上找试卷、题库对学生考试,就是把人对人的“填鸭式教育”,变成了“人+互联网”对学生的灌输。

赵女士:我倒是觉得不能简单地把应试教育和网络授课联系起来。应试教育归根结底还是教育观的一种偏差,不能因为一种新型授课形式的出现,就说它会成为应试教育的新平台。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观念,那有没有网络课程还不都是一样?

艾福梅:我赞同赵女士的观点,不能简单把应试教育和网络授课联系起来。因为应试教育的根本没有改变,那么顺应市场而生的在线教育又怎能“出淤泥而不染”?

主持人:说到应试教育的问题,在线教育和传统的线下课堂应该如何更好地互动?

艾福梅:目前来看,教育界似乎还没有感受到太多来自在线教育的压力,毕竟在我国,到学校上课,课后去培训班辅导还是常态。在线教育只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补充。

唐新建:线上教育最好是成为常规教学课后的一种查漏补缺工具。另外,让公办学校教师面向本校学生开展在线教育值得一试。

冯丽敏(宁夏银川二中国际部主任):我们学校的国际课程就有这种尝试。外教针对个别特长生,指导他们通过网络学习某项知识,有效弥补了因外教人数有限导致的课程开设不足,或不能兼顾学生特长的问题。

张玲(宁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在线教育对传统授课最大的冲击是在“用户思维”上,促使学校、老师改变教学方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来讲课,而不是“漫灌式”教学。因为一旦学校、老师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学生就会“不听”。

袁汝婷(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从我近年来的采访经历看,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新技术,对线下教育最大的推动和促进,主要体现在教育均衡方面。换句话说,通过互联网,较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应该是在线教育对线下教育最明显的推动,也是许多贫困地区试图普及在线教育的初衷。

陆琼锋(海口市美兰区演丰中学副校长):没错,从2014年底开始,海南省在海口四所城乡中小学校试点“空中课堂”项目,实现城乡学校同步上课。从一年多实践情况看,演丰中学的师生获益明显。

主持人:袁汝婷提到了教育均衡问题,这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在这方面,在线教育还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玲:其实我国教育部门早就着手布局在线教育,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比如在义务教育阶段推广“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只是目前这些平台的推广应用还需加强。

艾福梅:事实上,现在一些贫困偏远地区的教学点,已经是依靠在线教育才能开全、开齐课程。只不过不是张教授说的那种,而是通过卫星数字教育资源接收设备来开展课程。这一方面有赖政府投入设备,另一方面也要名校名师无偿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袁汝婷:应该说国家、省、市等各级财政,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为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教学点构建畅通的互联网环境。但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多现实困难。比如,很多农村教学点教师年龄偏大,不要说上网下载课件,就连播放视频、使用电子教案都很困难;有的学校虽然开了“校校通”平台,但出了故障没人会修,一旦坏了就要停用好久;在有的学校,老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都是“为了用而用”。从这类情况中可以看出,快速发展的在线教育,依然和线下教育存在脱节的情况。

储朝晖:应当说,从硬件看,偏远学校基本都可以接触网络了。问题是如何实现城市、农村两地教育的平等对话,相对偏远的地方,学校老师的知识存量、教学理念和发达地区都存在差距。

主持人:“互联网+教育”如何进一步增强内容建设,完善产业布局,避免“昙花一现”?

储朝晖:在线教育要健康发展,教育部门首先要做出改变,要能够跟上互联网的节奏。教育要利用互联网,而不是被互联网所用。很多人对此有误解,希望把互联网作为操作系统来办教育,这个尝试本末倒置,可能会出现问题。

闵生肃:在线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互联网+教育”要想进一步发展,应把学科分类设置、章节知识点进一步细化,教学环节有序衔接,让学生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选择。当然,我更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提升和开发优质的教师资源,实现共享共赢。

张玲:在线教育市场需求很大,特别是教育部门禁止公办教师有偿补课后。同时,在线教育平台也良莠不齐,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对于那些吸收优质教育资源,确实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政府应出台办法规范、引导、鼓励、扶持,创造一个良好、积极、有序的在线教育环境。

 

(整理:艾福梅 袁汝婷 赵叶萍 廖君 白平 实习生:唐语韩 )

   从慕课到在线课堂,再到层出不穷的教学APP,教育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已然大势所趋。近来,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让授课教师获得超过1.8万元时薪的新闻,引爆公众对“互联网+教育”的关注。不过,这一新生事物也引来了颇多争议,在线教育会不会成为应试教育的新平台?是否会“抽血”公办教育?“互联网+教育”如何惠及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