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高校发起课堂不玩手机活动 不到4天过半同学遭淘汰

--------------------------------------------------------------------------------
点击次数:1855  发布时间:2016-4-25 14:59:46

 

重庆一家学院发起“21天课堂不玩手机”活动,吸引842名学生报名,学院最终选出400人参与挑战,规定一玩就算输。谁知,还不到4天,297名同学就被淘汰出局。

这个结果,足以让人感受到手机的魔力。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在想方设法抵制它,手段有合法的,也有不怎么合法的,但最终,手机依然存在于课堂宝贵的45分钟里,被称为师生之间的“第三者”。

这个称呼很有意思。我们知道,第三者是一段关系的洪水猛兽,但同时也是一个信号,提示关系出现裂缝,所以第三者才能挤得进来。那么,手机这个“第三者”为什么能够插入师生之间呢?

当然,我们首先得承认,有些裂缝是天然存在、难以弥补的,比如个别学生骨子里就不喜欢读书。不能玩手机的时代,他们宁愿玩手指,老师有什么办法?只得尽人事,听天命了。

然而,大部分学生并非如此,就如重庆这次活动,842人报名,说明很多同学还是愿意全情投入,忠诚于课堂的45分钟。只可惜,有297人最终忍不住“出轨”了。这往往不是一个人的问题。

我们不能忽略社会急促节奏对校园的影响。手机普及之后,通讯被视为“应该即时”。哪怕对学生,人们依然期待“我找你的时候,你应该马上回应”。所以,要求课堂45分钟绝对不碰手机,这是很难做到的,特别是在毕业的年级。有参加活动的学生就坦言:“那天有急事,实在没办法……”于是就失败了。

除了现实原因,心理原因会更加复杂。从“师生关系”层面来说,有趣的教学会极具吸引力;无趣的,则会亮起更多的手机。这是很多学生深有体会的。有些老师讲课就是照本宣科,你听不听都一样,学生躲进手机里也是一种礼貌——总好过交头接耳嘛。

我们看到,努力让教学生动起来的课堂,玩手机的学生会更少。以湖北大学商学院经济系老师徐俊武的经验,如果学生开始玩手机,他就因势利导讲个冷笑话,于是很多学生就会把手机收起来。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也说,学生在课堂玩手机,难道只是他们的责任?做好教育创新,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果落到“学生个人”的层面,玩手机的原因就更多了。有些学生是焦虑型的,如果听课出现困难,他们会很烦,于是下意识掏出手机来玩,试图让自己平静;有些学生是自尊型的,学习不顺利,他们很挫败,所以逃进游戏里寻找成就感……这些学生的心理因人而异,玩手机的次数未必和“老师讲课生不生动”有关系,他们自身存在问题,需要老师个别关心和解决。

但无论问题是什么,面对手机这个“第三者”,老师和学生并非束手无策。只要双方都负起责任,在手机时代拥有“忠诚的45分钟”,这并不是一个奢望。  (专栏作家 周公子

 


—— 信息源自:广州日报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