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西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西藏人民尽享教育福利

--------------------------------------------------------------------------------
点击次数:2088  发布时间:2015-8-21 16:18:02

 

辉煌50年·大美新西藏

50年发展让西藏人民尽享教育福利

  新华网拉萨8月21日电(记者 张宸)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现代教育在雪域高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学前培养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深造,西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建立了包括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西藏人民尽享教育福利。

  率先建起15年免费教育体系

  今年11岁的桑珠才旺在距离西藏拉萨市300多公里的那曲地区小学读4年级,天真的小脑袋瓜里装着和父辈们截然不同的想法。“走出大山,读大学,做一个科学家”,祖辈们想都不敢想的愿望在他的心里悄然生根。

  在旧西藏,只有寺院教育和为数不多的私塾教育,只有占人口总数5%左右的三大领主和富商子女才能获得学习的机会,农(牧)奴及其子女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1951年,西藏创办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小学——昌都小学,从此开启现代教育在高原的建设步伐。目前,西藏有各级各类学校1696所,其中388个教学点分布在偏远乡村,孩子们在完成义务教育后,都有机会接受各个类别、各个层次的教育。

  目前,西藏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从学前至高中教育阶段的15年免费教育体系,自1985年在农牧区中小学实施“三包”(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政策以来,西藏已经连续14次提高“三包”标准。

  同时,西藏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营养改善计划,从学前至研究生教育阶段的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年资助师生超过153万人次,资助金额超过23亿元。“所有学生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绝大多数人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马升昌说。

  内地西藏班让高原离现代教育更近

  “没有内地西藏班,我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回想起30年前自己还是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扎西岗乡宇拓村的放羊娃,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次平动情地说。

  1985年,根据西藏人才奇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全国内地16个省市开办首批西藏班(校),以藏族为主体的首批西藏小学毕业生到内地学习,开启了新的教育模式。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方式让内地西藏班成为不少藏族学生的首选。截至目前,全国21个省、直辖市办有内地西藏班(校)和中职班,在校生规模达2.69万人,涵盖了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累计招生10.77万人次,为西藏培养输送了中专以上人才3.2万余名。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江苏、北京等省市将内地的优秀教师输入西藏,同时利用援藏资金在西藏建起了不出西藏的“内地西藏班”。

  走进位于拉萨市的拉萨江苏实验中学,214亩的现代化校园内,学生宿舍、食堂、浴室、综合教学楼一应俱全。“即使在江苏这样教育发达省份,像拉萨江苏实验中学这样的硬件设施和建设规模也很少见。”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校长李明生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水平,江苏还选派了一批优秀教师进藏,在软件和硬件上下足功夫,为两千余名藏族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在旧西藏,占总人口95%以上的农牧民缺少正规教育,社会生产力日益萎缩,政治经济文化长期处于落后状况。50年来,西藏倾力发展以培养民族干部和技术人才为主的现代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给西藏社会建设、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和各行业的中坚力量。

  数据显示,目前,西藏全区小学入学率达99.6%,初中入学率达98.9%。其中,每10万人中具有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700多人,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近30万人。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得益于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双语教育体系,目前西藏全区80%以上的藏族公务员和干部职工都能做到藏汉语兼通。在一些农牧区,藏汉语兼通的农牧民往往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当前,西藏教育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未来,教育部门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投入,促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马升昌说。

 


—— 信息源自:新华网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