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中英教育大PK引发热议 网友各有青睐

--------------------------------------------------------------------------------
点击次数:3014  发布时间:2015-8-10 16:53:22

 

 

  舆调

  过去一周,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的纪录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Chinese School》(中译“我们的孩子面对中式学校足够坚强吗”,以下简称《学校》)播出,展现了中国式教学模式和思维与西方学生的矛盾和碰撞,引起了中外网友的广泛关注,也掀起了一场关于中英教育模式的大讨论。

  而事实上,当事教师及部分教育专家均认为,中英教育的冲突色彩被纪录片有选择性地放大了,实际差异并没有那么大。南方日报展开的网络调查显示,中国网友对于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的支持度也较为均衡,31%的网友认为中式教育明显优于英式教育,28%的网友认为相反。

  事件回顾:

  “五”和“五十”的较量

  BBC官方称,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是为了直观地表现中英教育的差距,比较中英教学方式的成效。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学业上,英国学生成绩与亚洲学生相比落后三年,特别是在数学上。因此,BBC携手英国博亨特学校,共同打造了一次教育实验,并拍成纪录片展示出来。

  据了解,该纪录片的主人公是5位经过层层选拔的的中国教师和50位英国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共同组成一个完全用中国模式教学的班级,学生在中国老师的指导和要求下接受中文、数学、自然科学和化学等科目的学习,并于四周之后进行各科测试,然后与其他由英国老师教导的班级成绩对比,从而凸显中英不同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成效。

  中英网友:

  效率还是兴趣,这是个问题

  针对片中师生的表现,中英网友有着诸多不同的看法。大部分的英国网友赞同中国老师严格要求纪律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老师的教育方式是没有错的。“在英国,老师没有老师的样子,学生没有学生的激情,英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该言论在英国的社交平台上获得了4600多个赞。

  当然,也有部分英国网友认为,中国式的教学模式乏味单调,学生们机械地记忆概念而不能真正理解一门学科。

  而在中国,讨论则更多集中在对本国教育体制和模式的思考。不少网友吐槽中国死板的教学方法,认为填鸭式教育限制了学生的个性与自由发展,也磨灭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中国学生到了大学阶段之后往往表现出突破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也有网友指出,中国的教条式教育也许确实在一定阶段限制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但使得孩子基础知识更扎实,究竟孰利孰弊很难定论。

  网络调查:

  中英教育差异其实没那么大

  近日,记者通过问卷网展开网络调查,截至8月9日8时,共有超过1300名网友参与投票。数据显示,支持中英教育双方的人数差距不大:31%网友认为,中式教育更值得认同,“因为社会竞争是残酷的,像英国如此散漫的教育我不能接受”。而28%的网友则表示,英国的教育方式比较能接受,“反观英国的科研能力却领先中国,这其中说明的问题是什么?中国式教育太格式化了”。

  此外,有28%网友认为,中英两种教育方式都可以接受,“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文化交流是好事,但没必要上纲上线硬是分出孰优孰劣,存在即是合理”。

  事实上,中英教育的碰撞是否真如BBC纪录片所展现的那么激烈?纪录片中一名当事老师李爱云在纪录片播出后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纪录片挑了最乱的(场景)出来播,而事实并没有那么令人“抓狂”。

  南方日报记者 戎飞腾

  实习生 欧文恒 姚文苑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