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梁燕如)“我想让女儿在暑假学英语,但不知道哪家教育培训机构好。”近来,市民郭女士为让女儿暑假过得充实一点,四处打听有资质、实力强的教育机构。在课余时间,花心思为子女挑选教育培训机构的不止郭女士一人。近年来,青少年文化、艺术等教育培训需求增多,催生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但培训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
市场需求巨大
今年暑假,市青少年宫招生约1600人次,部分热门兴趣班一席难求。市民黎女士把6岁的女儿送到了市青少年宫学唱歌,她表示,如果市青少年宫声乐班没有学位或上课时间不方便家人接送,会考虑将孩子送到私立培训机构。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学生及家长对教育培训需求呈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公立培训机构学位有限,私立培训机构应运而生。部分私立培训机构打出小班教学、资深人士一线教学等广告,让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趋之若鹜。但是,大多数家长以“孩子学得好不好”来判断机构水平,培训人员资质要求被淡化,从业门槛降低,加速了培训机构发展。
经营欠缺规范
在私立培训机构蓬勃发展之际,不少市民发现,私立培训机构场地大小不一、收费标准不统一、不主动亮证经营,教职人员资质信息只能向前台接待人员了解等现象普遍存在。
7月14日,在新兴二路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他与合伙人是师范生毕业,有教师从业经验,每小时收费40元到80元不等。但记者在现场未见悬挂有任何证照,该负责人解释,目前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正向教育部门提出办理相关证件申请,各类证照办理齐全后将统一上墙。
在金湖北路一家教育培训连锁机构培训业务包括辅导培训教育、人才招聘、实习就业劳务服务等。7月15日,该机构前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部分高校、重点中学的老师均为机构教职人员,能为中小学生提供课程辅导,每小时收费30元到150元不等。但记者现场看到,教师办公室内无教职人员在岗。记者电话咨询该机构负责人,对方称已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正与教育、人社等部门沟通办理相关证件。
市民贺先生是国内一重点大学非师范类毕业生,曾在我市一私立培训机构教物理。他表示,机构并未将有教师资格证、教学经验等作为录用规定,他上岗前只需经短期试讲、考察。
监管存在空白
谁来规范、引导培训机构健康发展?记者了解到,暂未有针对私立培训机构的监管法规,相关监管存空白。
记者从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获悉,非学历教育的营利性培训机构属企业性质,其开办不需经教育部门审批,教育部门不对其实施监管;市人社局就业培训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提供公益培训项目,不需申请国家培训补贴且不向学员发放培训合格证书的机构,其设立不需经人社部门审批,人社部门不负监管职责;长洲区工商局经济检查大队负责人介绍,目前暂未有法规对暑假班、午休班等青少年教育服务机构的场所、从业人员等作出明文规定,缺乏监管、执法依据。记者也了解到,部分私立培训机构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是“教育咨询”。
市教育部门提醒,按照有关规定,在编在岗教师不得参与有偿补课或兼职。学生及家长不要被培训机构五花八门的广告迷惑,盲目跟风参与校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