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家协会诚邀学校教育机构广泛联盟,多赢合作共谋发展!

本站首页 广告服务 旧版回顾 会员注册 会员服务 申请友情连接

全国优秀研究生院校报考指南 中国教育第一网欢迎您!今天是

用户登陆口

首页 教育新闻 院校大全 高考招生 考研招生 留学移民 电脑培训 中考信息
各省动态 少儿教育 家庭教育 远程教育 特殊教育 职成教育 就业中心 教育家
教学技术 教学产品 科技发展 高校后勤 教育论坛 热点资讯 国际交际 教育博客
资讯搜索:

對教育的討論無關身份

--------------------------------------------------------------------------------
点击次数:2596  发布时间:2015-1-29 13:54:59

 “現在的語文課,至少有一半,甚至一半多是不應該學的內容。”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的一番言論引發爭議,並從起初的語文教學領域不斷延伸。

  教育是一個專業研究領域,同時又是一個幾乎人人都可以說幾句話的公共領域。這意味著隻要秉持客觀理性的態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對教育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事實上,一個健康的教育環境十分需要社會各界展開冷靜、理性的爭鳴。

  在筆者看來,對教育問題的討論誰都有資格,無關職業,更無關身份。我們可以就具體的教育問題爭得面紅耳赤,但應該就事論事,而不應帶著有色眼鏡去看或者別有用心去揣測。總之,教育需要參與,需要建言獻策,對教育的批評和反批評實際是很平常的事。我們須知,在正常的學術批評和爭論中,教育才會向前發展,而教育之理在爭論中會越辯越明。

  當前,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越來越發達的情況下,輿論場比較嘈雜。在喧鬧的聲音中,我們需要冷靜、理性地判斷,需要獨立思考。對於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我們該質疑的就質疑,該批評的就批評。一方面,教育專業人士應該積極參與熱點問題的討論﹔另一方面,媒體尤其是新媒體應該更多地關注教育問題本身,切莫娛樂化地、膚淺地關注發言者的身份。引導公眾全面、理性、正確看待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問題,匡正教育輿論,為教育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環境,這是媒體應該履行的責任。

(來源:中國教育報)

 


—— 信息源自:

 
产品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京ICP证000045号-83
项目合作:010-64803353
邮箱:bj64801986@126.com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信箱
中国香港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8-01-06-0
咨询电话:010-64803658 香港电话:852-2915.7428 传真:852-2915.6313